快好知 kuaihz

家长让孩子服用“聪明药”是办糊涂事

近年来学生竞争压力过大屡被提及,为了让学生从起跑线开始一路跑赢,家长“无所不用其极”。近日,不少学生、家长通过多种途径去寻找、购买一种可以显著提升认知能力和注意力的“聪明药”以提高成绩。服用“聪明药”本质上是商家抓住了家长和学生对考试结果过度焦虑的心理。(3月26日人民网)

众所周知,学生成绩的提升需要自身的努力,讲究的是学习方法,并无捷径可走。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也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合理调节。显然,家长让孩子服用“聪明药”来学生提高成绩、缓解压力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一方面,即便“聪明药”能够改善注意力缺陷、增强认知等,也不能提升孩子的智力。有关专家表示,所谓“聪明药”包括莫达非尼、利他林、择思达等药品,它们都属于神经中枢兴奋药,是国家严格控制的精神类药品,主要用于治疗多动症、嗜睡症和慢性疲劳症等疾病,跟提高记忆力、智力没有任何关系。

另一方面,长期服用“聪明药”,不仅会上瘾,还会带来很多副作用,如脱发、失眠、焦虑等。据相关媒体报道,所谓的“聪明药”,跟冰毒的成分丙胺差不多。医生表示, 它就和毒品一样,一旦进入人体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就很容易成瘾,损害身体。

家长让学生服用“聪明药”提高成绩、缓解压力的做法,不仅违背了用药的初衷,更违背了教育的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聪明药”作为国家严格控制的精神类药品为何在市场随意购买?家长为何又相信“聪明药”? 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在我看来,为了防止“聪明药”不再祸害孩子,有关部门还需加强监管力度,对待舆情处理要及时有效,对于虚假宣传要在第一时间给予严肃查处。如同大型运动会禁止服用“兴奋剂”,对于“聪明药”的出现,教育主管部门也需要认真思考,拿出措施,以维护教育之公平。

想通过服用“聪明药”来提高学生成绩、缓解学习压力,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提高成绩主要还是靠平时的刻苦努力,而不是走捷径。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如此,家长想让孩子通过服用“聪明药”来投机取巧,只能是拿孩子的身体当实验品,办糊涂事,结果必将得不偿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服用  服用词条  糊涂  糊涂词条  聪明  聪明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