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值各地进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等仪式,校园标语也成为热点话题。此次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就校园标语发表看法。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小组讨论中表示,学校在教育行为中要发挥积极正向的价值导向作用。
要求学生复习备考是很有必要,但不能搞“杀气腾腾”的百日誓师动员大会;提倡学生发奋学习是对的,但不能让校园里充斥着“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种标语。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努力,让教育坚守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真正把教育方针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笔者曾参加过一所高中组织的高考百日誓师动员大会,偌大的学校操场上,全体高三学生列队整齐,待学校领导高考动员讲话过后,各班学生迈着整齐的步伐,呼喊着响亮的口号,从主席台前经过。锣鼓喧天,呼喊声震天动地,孩子们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挺胸昂首,振臂高呼,那种场面让人热血沸腾。同时,我发现每个班级都制定了口号,有些口号非常励志,也非常霸气,如“宁吃百日苦,不留终生憾”“以分秒的计时冲刺高考,以人生的拼搏努力前行”“人生几回打拼,昂扬斗志,竭尽全力,爱拼才会赢”等。但也不乏这样的口号,如“为了最好的结果,让我们把疯狂进行到底”“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
且不论这些口号宣扬的价值观是否正确,单就这种高喊口号的教育方式而言,对学生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是不是口号喊过之后,所有学生都会迎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原来不学习的学生从此只争朝夕、发奋学习,原来不守纪律的学生从此痛改前非、改头换面。
我无心否认高考百日誓师动员大会这一做法,也不否认“喊喊口号”对学生确实具有加油、鼓劲的作用。但只要有点教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可能在当时情境下或者短时间内对部分学生有用,至于能否对所有学生长期发挥作用,谁也不敢“打保票”。
事实证明,教育不是“喊喊口号”那么简单,也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奏效。如果“喊喊口号”就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那么教育就简单了,几乎人人都可以当校长,每个人都能胜任班主任。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管理者热衷于喊口号、贴标语,却不愿意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如,有的学校高喊“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生产力”,校长却不会做研究课题,也从不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有的学校高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却打着“为了考试成绩真实”的旗号,让学生在冰天雪地里的操场上考试。
口号是理念、价值观的体现。有些学校的口号没有经过缜密的思考,所宣扬的价值观本身就有问题,比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这样的口号,除了其中包含的杀气、戾气之外,很容易把学生带入自私自利、不讲合作的泥淖,即使学生将来文化课成绩非常优秀,也可能成为钱理群先生所说的那种“精致的利已主义者”,这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不能以错误的口号误导学生,而应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
口号需要用行动作支撑。没有付诸行动的口号是空喊,毫无意义,同时也脱离了价值观教育的本意。有教育专家曾把教育比作“腌萝卜”,在萝卜腌制过程中,萝卜因每天吸收盐分、糖分和其它腌制材料的精华,慢慢发生质的变化,由一根普通的萝卜变成了酸甜可口的酱菜,这其中既需要腌制者调配好各种材料,更需要长时间的腌制和浸润。教育也是如此,没有良好环境的熏陶,没有学生对价值观的认同,没有长期坚持而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想通过一两句激动人心的口号让学生发生质的变化,不过是对教育的一厢情愿。
有鉴于此,我们应当重视唐江澎委员的建议,力戒“口号式”“标语式”教育,坚守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发挥学校教育积极正向的价值引导作用,真正把教育方针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对高中学生而言,尤其要做好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远大理想,引导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领域,从而为持续学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能坚持这样做,即使不召开高考百日誓师动员大会,不喊口号,不贴标语,学生也不会懈怠,发奋读书的热情也不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