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乡村教育的发展需攻克生源关、师资关和质量关

乡村教育力量相对薄弱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痛点,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教育的未来和希望。办好乡村的小规模学校,离不开张玉滚式教师的默默坚守,但绝不能完全依赖乡村教师的无私奉献,更需要我们从生源、师资和教学质量方面进行通盘考虑。

一是攻克乡村学校生源关。生源是学校发展的后劲和希望,一所学校的生源充足这所学校就有活力。现实情况是,乡村学校生源流失现象严重,县城学校则出现“大班额”“超大班额”,学位紧张供不应求。这严重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制约乡村学校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前乡村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通过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打造乡村学校的样板工程,让乡村家长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家门口的乡村学校条件不比县城差,甚至能比县城学校提供更便利的住宿、就餐、看管、接送服务,构建亲情化管理模式,培养小而精、小而优的品牌,进而吸引更多的乡村学生回流。

二是解决乡村学校师资难题。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基石,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群优秀的教师。要解决乡村学校师资问题,一要提高乡村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归属感、价值感和荣誉感,吸引更多青年教师来乡村任教,让更多优秀教师能够进得来、留得住;二要严格落实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加大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师轮岗交流,能够让乡村教师走出去看到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也要让城区教师沉下去带动乡村学校共同发展;三要吸引更多志愿者支教,以农村特岗教师计划为抓手,丰富支持乡村教育发展的方式、途径和内容,确保他们教得好、有发展。

三是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衡量学校优劣的重要标志。对乡村学校来说,尽管缺少优秀的生源,但学校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少、班额小的特点,提高教师对学生个体关注度,结合地方特色,加快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打造鲜明的办学特色,大力推进特色办学,提升学校知名度,完全可以办出适合乡村生源、乡村教师和乡村学校的教育。

乡村教育的发展困境是伴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也必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消解。相信通过全社会的不断关注和努力,乡村学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我们基础教育的亮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质量关  质量关词条  生源  生源词条  攻克  攻克词条  师资  师资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