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体罚竟成了教师负责的体现?这将严重伤害教育生态

教师节前,我所在的甘肃省却接连曝出两起农村小学教师严重体罚学生被通报的事件,其中一件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县教育局的通报一经发布,舆论就被引爆,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在教育局和各网络平台上发布的处理通报下“刷屏”评论;二是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表大量言论;三是专门发表文章谈论此事,这些文章又被大量转载。这些舆论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即不去了解事实的真相便武断地发表观点,不认为被处理的教师有什么过错,反而去批判当事学生的家长。

这些言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打学生的老师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老师”,往往还为此搬出诸如“好话不如三鞭杆”“棍棒底下出孝子”之类的“道理”来。有的人甚至会依据自己武断的观点推出“不打学生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的荒谬结论。

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在众声喧哗中,我身边的教师同行们却集体保持沉默,他们既不参与讨论,也不转发任何评论。因为他们知道真实的情况,但又什么也不能说。尽管这样,一片喧哗声中,也有一点“不合群”的声音,大多是由当事教师教过的学生发布的。其中一个学生回忆,这位老师天天打人,用的工具是板凳腿、带刺花杆,把学生打得满身伤痕。除了棒打,他还经常向学生脸上吐唾沫,用皮鞋踩学生的小脚丫……这位学生说,此人根本就是学生们童年的阴影!并直言“你不配做老师!”

为什么网上汹汹的舆论对受害学生的家长口诛笔伐,却没有几个人愿意去了解真相呢?我觉得这是一种集体性的暴力情结在作怪:

一是暴力教育的倾向。很多人仍把“棍棒底下出孝子”之类陈腐愚昧的教育方式奉为圭臬,从而把发生在学校的暴力伤害美化成“教育”。他们的“教育”,既没有人格、尊重、平等,也似乎可以超越法制。

二是暴力思维方式。很多人表达他们的观点时,都以自己也挨过老师的打为论据。自己承受过的暴力不但没引起他们的反思,反而让他们认同、接受了这种错误的“教育”,甚至认为“不打学生的老师是不负责任的老师”,何其荒谬。

三是语言暴力。对当事学生的家长肆意讽刺、谩骂的人,应该大多和他们没有交集,却把这件事变成了一次语言虐待的集体狂欢。其心理机制不得不警惕。

集体性的暴力情结,对教育生态的伤害是极其严重的。

首先是对教育的直接伤害。人们集体呼唤暴力化的伪教育、非教育,否定真教育,对教育发展将会起到很坏的导向作用。

其次是对教师队伍的伤害。和其他行业的人一样,教师队伍也是良莠不齐的,既有成为学生“童年阴影”的所谓“教师”,也有让学生感念终身的好老师。如果将体罚学生看作是老师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那么真正的好老师反而会被否定,这毫无疑问会对教师队伍建设造成严重的伤害。

最后是给已经受到伤害的学生和家长带来二次伤害。因为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往乡镇或县城学校,乡村学校生源本就稀少,还坚守在乡村的孩子非但不能得到正常的教育,受到伤害后家长还要被众人批判,这只能让他们对乡村学校彻底失望。因此,伤害学生和家长,其实就是给已经奄奄一息的乡村学校致命的一击。

为了教育的良性发展,为了地方的文明和文化的发展,面对上述现状,地方有关部门应该积极作为,不能让教育被暴力情结所裹挟,不能让集体性的暴力情结破坏教育的正常生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体罚  体罚词条  体现  体现词条  伤害  伤害词条  负责  负责词条  生态  生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