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考答题卡掉包”事件持续发酵,日前,有网友指出,涉事考生之一、郑州一中的苏同学发表的论文涉嫌抄袭。而除了苏同学外,该校另外四名同学的“自招论文”也有抄袭嫌疑。目前,纪委和调查组已到学校展开调查。(8月12日观察者网)
这不禁让我们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什么造假的论文也能通过自主招生初审?
很多人对高校自招论文早有质疑,认为这是少数人的“专利”,造成了新的招生不公。2015年,“高三女生和博导妈合发论文,顺利获得两高校自主招生资格”的新闻引发了大众对自招论文真实性的热议。而此次郑州市一中学生涉嫌抄袭一事,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招论文的弊端。
自招论文被少数人利用,成了“消灭对手,赢取高考”的法宝,极大地危害了高考公平,违背了自主招生选拔创新人才和特色人才的初衷。自招论文的“变色”,不是招生政策的错,而是家长投机取巧与学校审核不严的产物。
就苏同学的几篇论文来看,其涉及的论题和科研成果都十分专业,理论功底和论述的精到已经超出了一名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这样的自招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审核,恐怕只能用“奇迹”来解读。其父“天下论文一大抄”的“辩解”,似乎指明了学生不诚信的根源。
高中不是没有创新人才和特长学生,高中生也不是不能搞学术研究,然而他们的研究论文有着鲜明的年龄特点,也受到学识水平的限制,这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肯定自招论文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提醒高校:要多想办法封堵论文造假背后的制度漏洞,抑制论文抄袭的造假之风。
首先,自主招生的高校要把握好高中生学术研究的特点、规律和范畴,不能犯常识性错误;其次,要严明审核标准和程序,严防私下串通和利益输送;再次,要建立自招材料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严惩弄虚作假,确保自主招生干净清朗、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