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新化县水车镇荆竹小学的期末成绩单成了新闻。这所学校多个年级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出现了个位数成绩,甚至一校之中鲜有及格的学生。(7月13日澎湃新闻)
算起来,这已是本月第二次在舆论潮中见到新化县了。第一次是7月4日新化县教育局腾出办公楼为学生当教室,以解决“大班额”的问题;时隔数日,荆竹小学的个位数成绩单再次引发媒体关注和公众热议。可见,在基础教育的问题上,这个县所面临的问题不少。
新化县贫困县,其下辖的水车镇荆竹小学则地处该县的偏远地区,这所小学其实在当地“小有名气”。2015年,湖南的红网曾正面报道过该校四名教师十余年坚守学校的光荣事迹。在镜头下,这所小学呈现的居然还是我90年代所读小学的破败景象。如今,三年过去了,新校区已经在建,但这所学校的情况没有好转的迹象。
农村小学出现“个位数成绩”,说明“替代性师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以前,农村师资同样面临短缺的问题,于是代课教师成为弥补农村师资不足的一个“替代性方案”。这一群体对中国农村教育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在荆竹小学的个位数成绩事件上,多数媒体在转发这一新闻时,都会在主标题后附加“官方:已辞退代课老师”,目的似乎是让读者明晰责任主体。学生在各科出现了普遍的个位数成绩,是该校教师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的直接结果。因此,解聘代课教师可以认为是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
个位数成绩,彰显了当前的农村师资配备确实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我读小学的时代,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正科,基本上读过初中的代课老师就能胜任教学工作。现在除了这两门课,还有英语、科学、美术、音乐等科目。这些课程由没有受过科班训练,或者并无某科特长的人来承担,已经不是“滥竽充数”的问题,甚至可以视为“误人子弟”了。
抛开代课教师不谈,因为没有人愿意来偏远的农村任教,农村小学的师资长期得不到补充,原来坚守此地的老教师明显已经出现了知识结构老化而自我更新又乏力的现象。如荆竹小学的两位正式编制的老师,年龄都已经超过了50岁。他们也自知“像美术、音乐、体育等这些专业性强的课,往往很棘手”。因此,仍然坚持由现在的师资来完成素质教育大任,基本上不存在可能性。
个位数成绩,反映了农村学生在“起跑线”上恐怕已经提前丧失了上场资格。荆竹小学出现如此惨不忍睹的期末成绩,说明不仅农村的师资不能胜任现在的教学,就读的学生也已经脱离了正常的学习状态。当城市的家长在拼尽全力给已经“吃饱”的孩子们不断“加餐”,以便能够赶上水涨船高的“起跑线”时,农村的孩子们却连最基本的学习条件都不能满足,早早地放弃了未来,仅把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主要目标,“寒门贵子”“底层逆袭”都显得奢侈。
治贫先治愚,治愚先治教。精准扶贫,先要教育扶贫。所以,应从解决当前——具体的贫困户的经济问题,向解决未来——贫困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转变。很多农村贫困户其实是“心贫”而非“身贫”,已经有了“等靠要”的思想,即使让其在短期内脱贫,也难保不会再次返贫。如果将重点放到受教育的子女身上,通过扶持农村的未来种子而“曲线救贫”,反而能达到长期效应。
而要实现教育扶贫,关键还在师资。当务之急,要立刻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利用免费师范生计划、支边支教计划等,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给予特别奖励来招揽和稳定农村师资队伍。同时,还要着手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借鉴城市优质师资在各个学区间定期交流的做法,让城镇和农村的师资也能流动起来,城市的骨干教师到农村小学轮岗,农村的优秀教师也能进入城市学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