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班主任评语不能总是“老一套”

提起班主任评语,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一份综合性评价,虽只有寥寥数语,却让家长、学生觉得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是对以往学习生活、品德发展等方面的短时性总结,亦是对将来的启示。可面对这样一件对学生、家长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有些班主任的评语却只用几句话笼统概之,语焉不详,让学生、家长难以琢磨到底是好是坏,何去何从。

纵观班主任评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沟通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性。班主任评语的撰写者是班主任,阅读者是家长、学生和更广泛意义上的家庭成员,而中间要评价的是学生。在某些班主任看来,由于自身教师的专业缘故以及班主任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自己是上位一方,而学生属于被评价的一方自然归于下位一方,在这中间将家长也无意中归于了下位一方。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班主任的评语有时会呈现出一种不平等的“盛气凌人”,对学生客观评判的语句少,告诉学生和家长怎样做的语句多。而作为家长,由于学生的缘故,对班主任的这种行为往往退避忍让,不愿做过多讨论。这种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性让评语失去了其应有的交流沟通功效,无论学生表现优劣,能力几何,都由班主任单方评价,学生和家长成了评价的旁观者。

二是评语内容的公式化。许多评语开头就写“该生思想端正,作风优良,热爱劳动,能团结同学”等老话、套话,只是在评语结尾处不痛不痒地写上“希望今后更加努力”之类的激励语句。评语中变化的只有学生的姓名,不变的是公式化的内容。

三是评语来源网络化。在资讯不发达的时候,班主任写评语还要思考一番,收集一番,整理一番才能动笔。但放眼智能手机随处可见的今天,网络信号处处皆有,写评语只需要打开手机输入“操行评语”就会有各种版本的评语扑面而来,班主任只剩下一件事要做——抄。抄完了,评语也写完了,至于与学生的实际表现是否相吻合,只求大概合适。

四是评语自身鸡肋化。班主任评语对学生、家长,甚至班主任自身都各具特殊意义。可对一部分家长而言,评语只要有就成,至于内容也仅仅是看看,对班主任对孩子的评价不仔细思考恰当与否,以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对孩子予以强化和改进。学校也仅强调班主任评语的重要性,却从不将评语作为考评学生的一项依据。

思索以上出现在班主任评语中的弊端,我们必须要作出如下改变——

第一,改变评价机制。在学校范围内对于班主任的评语要全部计入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档案,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依据。对于这项依据的使用也要体现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评优选先等方面,让学生和家长首先重视班主任评语,进而倒逼班主任重视评语的撰写。

第二,改变评语理念。班主任书写评语要坚持与学生、家长平等交流的理念,多用描述性的语句、谈论式的语句、建议式的语句,少一些命令式、抱怨式、消极式的口吻,让家长感到自己与班主任在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而不是上下位的关系。

第三,改变评语形式。近年来出现的“网红”评语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好评在于其颠覆了人们对评语的常规认知,迎合了现在学生、家长对于评语的期待。面临新教育环境下的新一代,面临教育新形势,我们就必须以新常态来面对。改变以往公式化、程式化的评语模式,转而以一种既新颖又能反映学生实际的新面貌出现,这不是哗众取宠,是在最大限度发挥评语的作用。

第四,改变评语来源。班主任的评语能不能来自于网络?能。但这仅仅起参考作用,不能成为评语的主体甚至全部。班主任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势、任教学科特点,在评语中既要评价学生又要彰显自己。如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完全可以借助自身古诗文功底较好的特点,引用古人,借鉴今人,完成评语书写。历史老师也是如此,借古喻今,谈古论今,用一些历史术语来评价学生,相信评语一定会受欢迎。

评语的事绝非小事,正如我们常说的“教育无小事”一样。班主任要将评语的撰写作为一个教育的契机,既教育孩子,也教育自己,让孩子听到最为客观、中肯的评语,让自己展现发现美的眼光、培养人的温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班主任评语不能总是“老一套”  老一套  老一套词条  评语  评语词条  班主任  班主任词条  总是  总是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