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谈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时指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教育事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做好学前教育,体现了党中央的宏大思维与战略眼光。
学前阶段是人的身体发育、认知和经验发展的基础阶段和快速时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实施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良好的人格品质、行为习惯和处事风格的形成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也有助于幼儿做好入学前准备,顺利地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学习生活,为其终身学习和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正所谓“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学前教育普及效果明显,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到77.4%。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各地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入园难和上优质园难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以助力教育强国梦的实现。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当前,人们对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基本上有了一个较高的共性认识,但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不仅家长重视程度不够,而且一些地方行政领导也认识片面,认为幼儿园就是为工作忙的家长托管孩子的,是带小孩玩的。对地方的幼教工作关心不够、支持不力、投入不足等,使地方幼教工作陷于滞后,给地方整体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幼儿园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公益性,宣传办好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公众对学前教育的充分认识。
其次,要扩大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投资儿童学前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投资越早,得益越早,回报越高。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足够数量的普惠性幼儿园,为辖区每一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学前教育机会,应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为学前教育筑起了兜底的“安全网”,确立了持续发展的路径。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纲要》和计划要求,制定地方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不断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建设满足群众需要的优质幼儿园。
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今年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了民办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举办的普惠性幼儿园,政府要给予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实行公办与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两条腿走路”,汇聚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当然,对入驻辖区的民办园,要实行办学条件“准入制”,加强管理,促进规范办学,不断提高质量。
再次,要推动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各级政府不仅要重视学前教育的外延式发展,还要注重内涵式发展,创办更多的优质幼儿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强烈愿望。目前我国各地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一些位置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设施设备缺乏、教师教育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不高,教学质量低下,对儿童早教产生了不利影响。政府和学前教育管理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解决幼儿教师的编制和待遇问题,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学前教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加大对幼儿园办园质量的监督考核奖惩力度,促其自我加压,不断自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必须要得到重视,努力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