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送教下乡培训团队需做实四个节点

2015年起,教育部和财政部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在项目设置上,将送教下乡培训作为主要项目,要求各项目县区分学科组建送培团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

为规范送教下乡培训的实施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送教下乡培训指南》,旨在推进各地做好送教下乡培训,切实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着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指南》规定送教下乡培训的实施包括四个环节: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结合几年来的实施情况和成功经验,我认为“国培计划”的项目县区需要对应四个环节,做实四个节点——练好教、议好教、展好教、提好教,要以每个节点的有效性提高送教下乡培训的实效性。

送教下乡培训,送给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不是讲座和报告,而是课堂教学,这是焦点所在,其目标聚焦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诊断示范环节重在“练教”,研课磨课环节重在“议教”,成果展示环节重在“展教”,总结提升环节重在是“提教”。

第一,练好教。区县送培团队需要将“诊断”作为“示范”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诊断”工作,即培训团队深入乡村学校现场,通过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工具测评等方式进行诊断,找准乡村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相当于“备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示范”好必须靠“诊断”准。“示范”之前的工作除了“诊断”外,区县送培团队还必须进行“备课”,集体备与个人备相结合,针对发现的问题,澄明主题;选择契合主题的课例;确定示范教学的方式(说课、上课、评课等),并进行精心设计。区县应该为送培团队搭建平台,支撑他们练好教。

第二,议好教。《指南》要求,研课磨课环节由乡村教师所在学校组织。但是,区县送培团队不应该置身事外。乡村学校在研课磨课中的课例研讨和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环节,会遇到一些自身难以破解的难题,这就需要送培团队深度介入,进行帮助和指导。深度介入需要送培团队在“议”上着力,研判难题的形成原因、提出难题的解决路径、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反思指导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再一次的指导。议好教的过程,既是指导,更是研究。指导工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也可以通过现场进行。“议”需要落实研究,即对难题载体(课堂教学)进行课例研究。

第三,展好教。成果展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果,二是展示。《指南》规定,在研课磨课环节,乡村教师在送培团队的现场指导后,需生成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对于这些课的评价,应该由区县送培团队来进行,而不应该让乡村学校自己来评定。值得提醒的是,这些被展示的成果是聚焦诊断示范环节所确定的主题,没有聚焦主题的不应纳入成果。在成果展示环节,送培团队要会同乡村学校或研修片区开展阶段性研修成果展示。“会同”涉及到谁是责任主体的问题,在这里,应该以送培团队为主,不能仅仅“展示”而已,还需对成果进行持续跟进:议课评教。

第四,提好教。这个节点的工作,是区县送培团队在对成果持续跟进的基础上进行的提炼、提升、提效。“提炼”方面,包括系统总结工作和生成、评定代表性成果,提炼、固化送教下乡培训工作制度机制、策略方法。“提升”方面,包括梳理经验、反思问题和明确改进方向,即持续进行成果(课例)研究,帮助乡村教师和送培团队自身不断提升能力。“提效”方面,一是指导乡村学校和教师制定下一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和个人发展计划,明确培训任务;二是加工代表性成果,形成本土化培训资源包,支持学校的校本研修和乡村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提高培训绩效。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要想切实发挥区县送培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培训绩效,区县送培团队必须认真履行《指南》规定的所有职责,聚力于教,做实练好教、议好教、展好教和提好教四个节点。否则,任何一个节点的薄弱或缺失,将会导致送教下乡培训的劣质低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节点  节点词条  下乡  下乡词条  团队  团队词条  培训  培训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