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呼声日渐高涨。但是,在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时,不应忽略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很多学校喜欢整齐划一地规划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以领导的喜好或例行的习惯性标准去评价教师。比如,规定按统一的进度上同样模式的课,划定引入、新授、练习的时间;把“与众不同”的教师看成“另类”。这样,教师逐渐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于是,千面一孔、机械呆板的课堂越来越多了,富有个人特色与独特魅力的教育却越来越少了。教师也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失去对教育教学的个性化追求,最终迷失了自己。
教育是要倾注真情实感的,而这个“真情实感”就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魅力。课堂是教师人生经验、知识底蕴、学生现实与课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一概地作强硬的规定,这就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极端主义”,是教学上的“泡沫”。我的一位同事的英语课堂就不拘一格,没有什么模式,学生读一会,演一会,过后又画一会,跳一会……这样“四不像”的课堂往往不符合“好课”的要求,但学生学得好,学得快乐。讨厌英语的学生爱上了英语,甚至一些逃学的学生也重返了课堂。这样的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学校要营造宽容包涵的良好环境,鼓励教师的个性发展。“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教师的课堂也应具有明显的个性烙印,每一节课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师生交往的情景都是不可复制的。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出现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局面。
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演绎不一样的教育。有个性的教师,才有个性化的教育,也才有富含生命力的教育效果。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没有显现教师个人特色的课堂,是机械的、单一的,是难以实现教育的影响、推动与召唤的。闻一多先生在北大讲唐诗宋词时,先让学生关了电灯,点上蜡烛,然后说一句:“猛喝酒,熟读《离骚》,方为真名士!”后才开讲。闻一多先生的奔放凸显了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赢得学生们的热爱。
让学生印象深刻与难以忘怀的,往往就是这些独特的地方。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个性化的人生阅历与感悟,构成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资源。
同时,教师要积极发扬自己的个性,与学生共同成长。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学生的指路人,还是学生的成长伙伴。教师的专业水平、生活经历与社会经验,决定着教育的宽度与高度。教育过程中很多内容是教师“个人”的、有着教师的个人思考与智慧。这些带有个人独特经历与独特感受,符合学生实际的,为学生度身定做的教育,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教师的职业认同。
教育的发展进步,也体现在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富有个性的、充满独特魅力的教师是时代呼唤的。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特的学生,而学生面对的也应该是一个个独特的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为“自己”,首先要让教师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