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学仅余半月,部分优质中小学校长、书记、主任玩起了“失联”,电话打不通,微信留言石沉大海,连QQ签名都直接变成“闭关勿扰,失联勿忧”,意恐开学分班在即,人情干扰过多招架不住。(8月17日武汉晚报)
面对愈演愈烈的择班热,“闭关”确实能够躲避一定的人情干扰,但这只是权宜之计,而非治本之策。对学校而言,应对“择班热”还需制度化破解之道。
“择班热”有其深厚的现实根源和土壤,既有家长教育观念的问题,又有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现实因素。当前,学校班与班之间教师配备、生源素质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以及编班规则的随意性都给择班热提供了外力干预的理由和空间。制度化解决择班热,围绕完善编班规则和教师资源均衡,从根本上建章立制,能实现从“不能择”逐步过渡到“不需择”。
首先,要建立刚性编班规则,消除外力干预空间。校长之所以会面临择班的人情困扰,根源在于缺乏一套刚性的编班制度。编班由部分人说了算,人为操作因素太大,为“钱与权”干预提供了可能。要给“择班热”降温,就要改变过去这种人为编班的办法,推行随机分班,采取“抓阄选班”“新生按顺序号编班”等做法,兼顾男女平衡等混编方法。比如,济南市的中小学就通过电脑派位、均衡分班、家委会代表监督、抽签随机确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等方式,从生源和师资两方面进行均衡分配,实现了“零择班”。
其次,要均衡师资生源配置,消除择班现实需求。家长对班级的选择,其实是对教师和同学的选择。有的学校根据学生成绩排名分成优差班,并分别配以不同教学水平的教师,这无疑会加剧家长的择班冲动。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允许学校划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这是学校办学应坚守的底线。为此,我们要消除存在的特殊班型,避免人为制造优劣之分。从长远看,还需提升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建设并驾齐驱、相对均衡的教学团队,避免师资强弱悬殊。
最后,要引导教育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择班热”的背后,暴露出部分家长教育观偏差的问题。很多家长把对孩子的期望完全寄托在学校教育上,非要找个好班、好老师才罢休。教师确实存在个性、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但也不能无限放大。对孩子而言,适合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名师、严师。学校应做好宣传引导,帮助家长克服对孩子就学的焦虑,以平常心态对待分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