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作品接连遭殃,学生心痛又无奈。一周的展览,时间并不算久,却有不少作品“折损”其中,“重灾区”的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展厅中有些作品甚至被贴上了26张“请勿触摸”的标签,但仍有很多作品未能幸免。学校的学生为此有了“我们呼吁社会,尊重每一位作者的创作感受”的呐喊。(6月3日钱江晚报)
应该讲,这些前来观展的人们,大多是对美术有兴趣、有爱好、有研究的,是怀着爱美、赞美的心情而来,绝非有意要干出有损美境之事。只不过,由于个别人的素质和修养还不够高,不懂得赏美首先要学会爱美护美,因而,出现上述让人难以接受的现象也就十分自然了。
如果参观者没有爱美护美之心,就不可能真正感受美、欣赏美,也不可能领略到艺术品给予人的至善至美境界。
爱美护美,首先就要爱护艺术作品的形韵之美。艺术作品的美,最先给人展示的是它的形式和内在的神韵之美。美在秩序、美在和谐,美在神韵。美的艺术作品,就如同绝佳美女一般,形式上“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在这绝美的形式之中,则能感受到它浑身上下,到处洋溢着青春和生命的气息,由内而外散发着迷人的气质和风采,其神韵之美更令人为之倾倒沉醉。
每一位美的欣赏者,必须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好艺术作品,不应该随随便便去触摸,去把玩,也不应该去涂鸦、改造,更不应该去拆解、损坏。
爱美护美,还要爱护艺术作品的环境之美。红花虽美,尚需绿叶扶持。再好的艺术展品,都要为其设置一个相匹配的展览环境,以求形成相得益彰之美。作为一位美的欣赏者,要爱护好艺术展品的周围环境,不踩踏一花一草,不折损一枝一叶,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
参观者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要展现出自身文明、理性、优雅的涵养之美,要让自身的行为之美与艺术之美交相辉映,使得展览更加熠熠生辉。
对于主办毕业展的美术院校而言,不仅要承担创造美、展示美的任务,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大批合格的美的欣赏者的重任。一方面,在展前的准备工作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认真做好教育、宣传和引导工作,让参加观展的公众充分知晓应该遵守的规则和要求;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加强人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采取实名登记观展制度,对不守规矩者,坚决将其列入黑名单,并通报给各兄弟院校,除非其作出改正错误的承诺,否则禁止入校观展。
美术院校展示作品的艺术美,和前来观展的公众的人性美和谐共生,才能做到美上加美,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