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让教师培训不再雾里看花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建议,将教师培训的自主权下放到教师自身,让教师逐渐成为教育培训的主体,让教师的终身学习和能力技能培养实现常态化、系统化。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打破区域限制,自主选择“菜单”,形成教师培训的“自助餐”。这也让作为培训主体的教师在时间分配、课程选择上有了更大的空间。

笔者不禁为之点赞,因为“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培训只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品引航、任务驱动、赏罚助力,完全可以量身定制,清单管理,让教师培训不再“雾里看花”。

问题导向——编制“问题清单”,明白培训需求

明确教师自身问题的方法有三:

一是自我检测。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检测自身的师德修养好不好;对照《中(小)教师专业标准》,检测自身的专业能力强不强;对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检测自身的教育观念新不新。

二是同行“把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教师,要经常承担公开课、汇报课、比武课,通过实战,把自己当靶子,任凭同行揭短、开炮。“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专家操刀。对自身素质的不足,要请专家斧正,补齐短板;对教育思想的僵化,要请专家疏通思维。在“互联网+拜师”环境下,编制出问题清单,以问题为导向,缺什么补什么,清清楚楚。

精品引航——设置精品清单,追求培训效果

“酒香不怕巷子深”。教师培训机构首先要依据国家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地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做好高端设计,分层、分类、分科建立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合理设置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其次要以师德修养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抓手,以专业成长为核心,根据教师年度发展和周期性发展需求,做成递进式精品套餐。

再次要抓校本培训,做一校一品“家常菜”;抓片区联动,做结对帮扶“特色菜”;抓骨干示范,做同课异构“招牌菜”。在“互联网+课程”环境下,坚持精品引航,注重实效,推行教师自主选学,要什么,学什么,明明白白。

任务驱动——厘清任务清单,保障培训质量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与时俱进,教师培训也要与时俱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专业发展永无止境,自我修炼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在专业成长上应厘清“任务清单”,做到既有近期培训安排,也有中期培训目标,更有长远培训规划。

近期安排要未雨绸缪、立竿见影、运筹帷幄;任务清单主要侧重培训的实用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保证培训的实效性;中期目标要承上启下、整体推进、求真务实。在“互联网+专业”环境下,变任务驱动为自我驱动,激发教师的培训热情,想什么,成什么,真真切切。

学分助力——立足学分清单,健全培训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着力构建培训学分标准体系,完善培训学分审核认定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学分转换与应用机制。

一要严格落实教师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必备条件,每个注册有效期内,教师须完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培训学分,方能注册合格。

二要严格落实教师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

三要严格落实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和县级教育督导的指标体系。

四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县、校等不同级别培训以及教师自主研修的学分比例要求,明确教师培训学分总量。

五要严格落实培训学时与培训学分转换办法,培训级别越高,学时的学分值越高,学员学习成效越好,同一培训学时的学分值越高。

一线优秀教师承担培训任务应按照培训级别不同折算相应学分。在“互联网+管理”的环境下,大力推进教师培训选学、学分审核认定、学分转换和学分应用等全过程管理,立足学分清单,少什么,加什么,实实在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让教师培训不再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词条  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词条  不再  不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