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学生所学与市场脱节,不能只怪他们眼高手低

近日发布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含海归人员)技能结构与市场脱节,眼高手低,工作满意度低;而约有70%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实用性不强”。(11月5日北京晨报)

报告得出的结论令人担忧又引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导致“大学毕业生技能结构与市场脱节、眼高手低”?是什么导致“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实用性不强”?透视这些现实窘境,我们不难发出这样的疑问:大学为什么不教点儿“技”?

在笔者看来,大学弱化技能教育,或因其管理者身子进入了新世纪,脑袋还停留在上个世纪。随着大学扩招,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乃至普及化阶段。但仍有一些教育工作者的脑海中存在着“刻舟求剑”思想,往往用20年前的标准来指导或要求现在的教育教学,认为大学就应该是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就应该是培养精英的场所,就应该是培养干部、专家、学者的场所,大学如果教一些“技”,岂不掉价?大学毕竟不是职业技术学院,更不是技校,而是“大学”!大学就应该拥有学术大师,就应该探讨高深学问和前沿科技,岂能培养小小技工?

高等教育工作者如果仍然固守着这样的精英意识,显然,有点儿与社会脱节。况且,学者和技工,本无所谓孰贵孰贱,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其实,即便在精英化高等教育阶段,也并不意味着对技术、技艺的贬低和不屑一顾。上个世纪八九十代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师范教育也曾盛极一时,堪与当时的高等教育相提并论。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但当时社会和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还是令人记忆犹新的。当时初中报考中专、中师的难度一点儿不亚于报考名牌高中,当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堪为精英式教育。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使一部分大学教师视野较为狭窄,与社会、企业的横向联系几乎少得可怜,大多是靠着讲课、发论文、申报纵向课题来度日,丧失或弱化了从事实践的能力。有的大学教师只会在课堂上夸夸其谈(有的夸夸其谈都做不到,只会照本宣科),教文学的也许不会创作也根本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文学作品,教市场营销的也许不会推销也根本没有推销过一次商品,教电工电子的也许不会维修也根本没有维修过一次复杂的电路故障……这样的纸上谈兵,想培养出实践能力突出、本领过硬的大学毕业生,谈何容易!

针对上面的粗浅分析,笔者冒昧对大学如何教点儿“技”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在某种意义上讲,大学向学生传授一些职业技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立身之本,为学生将来的就业铺好路,就是在培养人才。大学,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当然,作为有别于职业技术学院和技校的大学,也需要在培养精英人才和大众化人才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既不埋没精英人才,也不愧对大众化人才。

二是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总体而言,作为智力密集和教学科研条件先进的场所,大学有能力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教育培训课程。这一点尤须加强。体现在培养方案中,就是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践和技能训练方面的课时,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就业质量,尽可能地避免大学生毕业后不正常的频繁离职和回炉。

三是大学教师要努力做到有学有术。梁启超说,“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在笔者看来,既不能将学与术相混淆,更不能将学与术相分离。大学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有熟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要做到“有学有术”,而不只是“有学无术”。并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做实际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提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词条  脱节  脱节词条  所学  所学词条  他们  他们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