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个案例:这是一个平常的周末,爸爸出差在外,妈妈也去应酬,留下女儿一个人在家。
女儿今晚是有任务的,那就是要完成一篇作文。这既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妈妈的要求。但从晚上七点半一直到十点半,作文没有完成。女儿显得百无聊赖,她先准备写作,只是无从下笔;想看电视,又很矛盾,担心妈妈的批评;选择练习电脑打字,最终堕入网游;估计妈妈要回来了,又开始准备英语了……
这样的一个晚上,她看上去什么都做了,但实际上,她什么都没有干。她不能专注一事,收获有限;玩得不投入,自然也就很难开心,更不用说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了。有人说,孩子是要看管的,就像今晚,如果家长一旁盯着,孩子也许就完成了任务。
眼前的这个孩子,有了具体的做事目标,又有了父亲的积极引导,此时如果还有父母的“约束”,其贪玩的天性就会受到抑制。一旦她真正静下心来,完成任务应该不是难事,而不是眼前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难,但绝不是一蹴而就,应该有一个过程。案例中这个孩子应该是一个知事温顺的孩子,正确适宜引导的话她会发展的很好。但错过了这个成长的关键期,也许就会发展成为一个遇事拖沓、意志薄弱的人。
其实,何止是孩子,我们成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有多少个日夜,我们不也就是手握鼠标,毫无目的,视线被一条又一条链接牵引,最终在纷繁的信息海洋里淹没,等我们回过神来,早已白驹过隙,悔之无及。
一句话,没有谁的内心天生强大,自制力是需要培养的,在诱惑无处不在的今天,尤其如此。孩子如此,父母亦然,对于“无人管束”的父母来说,也许,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做事的同时正是我们修炼自己的最佳契机。
家长正确的做法,首先是陪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自然也少不了种种应酬,偶尔参与并不可怕;只是频率过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向内”的,担负起父母的责任,最直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时光留在家中,留给孩子,学会陪伴。为了孩子,我们必须做出“牺牲”,有所取舍。
其次是做好孩子的榜样。我常说,孩子需要的不是看管,而是陪伴。遗憾的是,我们看到很多家长自己都打手游,看电视,自甘堕落,却要求孩子读书写字,天天向上。
前几年有一位家长,原本是教师,后来转行做了警察。日夜忙碌,忽视了孩子,最终孩子连三本都没有考上,总分150分的英语只得了60多分。想起自己以前还是个英语教师,他非常自责。孩子复读的时候,每天晚上学校晚自习结束,他也回家,与孩子同步研究高考,复习英语,一年后,孩子考上二本,英语也考了100多分。作为父母,我们能静坐孩子身旁,或读书,或工作,能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往往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也许我们自己没有这样的情性,但因为责任,我们必须努力做到。积极地想,这不也是重新塑造自我的一个极好契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