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年一度、为期一周的“乡村教师进名校”活动正式开启,这是我市为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而采取的一个实际措施。我陪同市教育局一位领导到区属某小学参加开班式。不论大会小会,照例领导都要发表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
几句客套话之后,领导便大讲特讲起对乡村教师称谓的“疑义”来,他认为:“这种提法极为不妥,含有对参训教师的歧视意味。在座的各位老师穿着打扮都很时尚、讲究,跟市里的老师们坐在一起,哪里能分出来谁是乡村教师,谁是城市教师呢?就是‘火眼金睛’的孙猴子来了,恐怕也分不出来。这正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所以希望老师们不要多心,不必介意,‘乡村教师进名校’只不过是一个教师培训项目的名称而已,况且这个项目已经实施好几年了,现在只不过是把这个项目延续下来罢了……”
“落花无心,流水有意”,如果领导不提醒还好,人们并未觉得这里面有那个“意思”,这一提醒,反倒让人觉得乡村教师这一称谓真的有贬义了。
乡村教师是一个词组,乡村置于教师之前用以表明教师所处的地域,并与其他地域的教师(如城市教师)区以别之。可见,乡村教师是中性的,本身并无褒贬之义,或褒或贬皆是人为加予的,或者说是人心变现来的。应当承认,乡村与城市的地域差异是现实存在的,而且还将长期存在下去。这种现实存在,不可避免地要对生活在其间的人们的心理施加影响,使得人们有意无意中就把乡村当成了贫穷、落后、守旧等的代名词,而把城市视为繁华、先进、现代等的象征,久而久之,这种群体意识便凝聚成了人们的固有观念,使得居于乡村的人自然生出失落感,也使得身处城市的人们获得先天的优越感。
与城市教师相比,总体来说乡村教师的生活是清苦的,工作是辛苦的,环境是艰苦的,但这些并非一成不变。如果乡村教师真能与城市教师同工同酬,或者工资待遇远在城市教师之上,达到甚至超出公务员的平均水平,那么乡村教师将成为令人羡慕的群体,人们对乡村教师定会刮目相看了;如果学校标准化建设真能在乡村学校不折不扣地得以全面实施,让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成为点缀于广袤原野、连绵大山里的一道道最美丽的风景,那么乡村教师的工作条件与教学环境将得到极大地改善;如果教师轮岗制真能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推行开来,在一个轮岗周期内一名教师是乡村教师,而后将成为城市教师,那么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就真的只是地域性概念了,其实质性差异也将不复存在。
这样的改变是一种外在的改变——借助于外力的改变,不要指望它能在一夜之间变成现实,根本性的改变还要靠乡村教师自己。
一要自尊。做一名乡村教师,没有什么可自卑的,大可不必抱怨运气不佳,也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无论何时都毋须自轻自贱。现在的城里人,没有几个是“坐地户”,上推三代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乡下人。就拿我个人来说吧,虽然生在大都市,现在也“混”在大都市,但是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为我开蒙的是乡村教师,农村生活于我来说是那么熟悉、那么怀念,那段经历成为我终生的财富,到任何时候我都自认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农村娃。
二要自豪。乡村教师所从事的乡村教育事业是崇高的,这种崇高缘于其对乡村教育高地的坚守,缘于其对乡村孩子的不离不弃。我很小就随全家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身赴大山深处支边任教。根据自身经历,我深切地感受到:乡村教育需要乡村教师,乡村孩子需要乡村教师。为此,我对我所遇见的尚坚守在乡村学校课堂里的每一名乡村教师都心怀敬意,这种敬意是由衷的,决不掺杂半点矫情。
三要自强。乡村教育大有用武之地,课堂就是乡村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个舞台的大小,不限于教室空间的大小,而取决于个人内心强大与否。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不要为外界的浮华障住了双眼、迷乱了心志,要立足于乡村教育的现实土壤并从中汲取营养,让自己不断成长、强大起来。有朝一日,给你一个更大的舞台,给你一片更广的天空,你才有足够的力量一跃而上,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