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蒲公英评论网(http://pgy.voice.edu.cn/)上看到《备课要做到“三序合一”》一文,作者提出备课要做到“知识序”、“认知序”和“操作序”的统一,这是备课的核心。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备课又称“教学设计”,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和“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深入剖析此文,不难发现,“三序合一”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然而,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值得商榷:
第一,学科课程标准如何定位?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是学科教学的基本依据,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三序合一”的备课重视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却忽视了学科课标的要求。实践证明,这种偏重教材和教师经验的备课,其教学效益并不高,正是目前课改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备学生”到底备什么?作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了备“认知序”的主张。无庸置疑,备课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再次印证了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备学生”的核心是备学情,备学生认知的矛盾点、思维的障碍点、情感的体验点和智慧的生成点。真正有效的学习,应当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学习,而不是基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整体性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题解决策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碎片化学习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支离破碎和零敲碎打的状态,如同走迷宫,效益低下。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走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更是“三序合一”备课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
第三,备课与教学的关系是什么?作者将备课比喻成盖一栋楼房,提出核心是“三序合一”的楼房框架,至于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及方法设计等都是楼房的原料,是枝节问题。事实上,这提出了备课的一个根本问题:备课和教学是什么关系?被誉为“现代课程之父”的美国学者泰勒曾用三个隐喻来说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是一幢建筑的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的过程;课程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这三个隐喻揭示了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渠道和载体。从根本上说,备课就是课堂教学前的课程设计,是解决建楼的图纸问题,至于如何实施,那是课堂教学问题。显然,作者将课程与教学的概念混为一谈,学理不通。
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曾将学科课程定义为三个层面: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思维体系、学科育人功能。任何学科既有其个性存在,又都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以育人为旨归。以此观照,“三序合一”的备课关注了教材知识,忽视了思维方法;关注了学科教学,忽视了学科育人,既不符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更会将学科教学引入知识教育和经验教育的误区,值得深思。
近期相关原创评论:
赵世庭:备课要做到“三序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