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状元”情结背后是扭曲的人才观

据报道,湖北省“高考状元”名单出炉后,汉口一小区高调在大门口悬挂写着“某某小区,状元的摇篮,学子的福祉”,“热烈祝贺××同学荣登省文科状元”的横幅。可笑的是,这名同学并不住此小区。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年年要求不炒作“高考状元”,但这种“扭曲的宣传”,仍然不期而至。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宋朝时有诗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隐隐传递出一种追求“人上人”的思想。此类励志语激励了古往今来无数知识分子焚膏继晷,谋求功名,希冀一朝得中状元郎,就可以摆脱“治于人”的无奈,进入“治人”的领导干部队伍序列。这种封建文化的惯性如此强大,使隐匿在“状元”情结中的异化人才观延宕至今——近年的技工荒、用工荒,早已给这种异化人才观敲响了警钟,而“大国工匠”的时代强音也折射出对优秀匠人的渴盼。

当然,平心而论,金榜题名,高中“状元”,自然可喜可贺,适度宣传报道一番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还应看到,在这个人人皆可成才、自由平等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时代,高中“状元”只意味着一时的风光,并不意味着其在人格上高人一等,在地位上比非“状元”甚至建筑工人、服务员等更高贵,更不意味着拥此冠冕,就可一世无忧。

从现实层面来看,“状元”情结的背后,还有扭曲的人才观在作祟。表面是在崇拜状元,实际上是“三六九等”观念,抑或是唯学历是举的投机观念。

前几天,有同学来电,请我为其侄女考大学一事出谋划策。分数不高,勉强达到本科录取线。据同学说,侄女不怎么爱学习。我建议根据兴趣爱好,报一个好一点儿的职业院校或专科院校,学一门专业技术,如会计、服装设计等,有个一技之长,将来也能自食其力,说不定也会有一番建树。可同学却说,就想上一个本科!感觉专科有点儿丢人,说出去不好听。最后,还是报考了一个本科层次的民办高等学校。

看起来,大学情结和对职业学院、专科院校的漠视甚至鄙视,仍然有着一定的观念基础。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之中,对名牌大学的膜拜、对高考“状元”的追捧,显然不会在短时间内烟消云散。而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或仍尚须时日。这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推动、学校层面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人才评价新体系,搭建人才成长新平台,拓宽人才上升新通道,营造人人平等的就业观、成才观,切实推进“大国工匠”、劳动光荣等观念的深入人心,形成风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才观  人才观词条  状元  状元词条  情结  情结词条  扭曲  扭曲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