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有些课堂在课改中迷失了方向

课程改革以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课堂:有效课堂、智慧课堂、绿色课堂、生态课堂;还有各种赛课:优质课、创新课、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同课异构。这些课看起来形式多样,但多少有些形式主义的味道。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一是有些课堂迷失在讲课人的“独舞”中。这部分教师自身素质较高、学术视野也很开阔,但在讲课时,为了展示自己的“博学”,喜欢从文本中摘出一句话,甚至将一个词无限放大,由此高谈阔论,以展示自己的研究,博得“深刻”、“独到”等好评。这样的课堂把学生置于何处?

二是有些课堂迷失在多媒体教学中。动画导入、图片展示、视频介绍、音效烘托……形声色俱全,看起来很精彩。但老师常常把整节课的内容都集中到了课件上,把要提的问题,要说的话,教学内容、例题、练习题、解答过程,甚至作业都通过屏幕显示出来。整节课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禁要问,这是在上课还是在看电影?能把每节课都设计成这样吗?这么多的内容、这么快的速度,学生看得清、记得住吗?效果好吗?

三是评优课迷失在“表演”中。为了追求完美,各种评优课需要反复演练几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校级公开课是教研组全体动员,县级以上公开课是全校动员、教研人员全程参与。评优课的好坏已不代表个人的教学水平,而是代表一个学校或一个地方的教学水平。评优课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套路,越来越变成了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表演”,这就使得评优课不能体现教学常态。评优课应该在教学设计上多花心思,而不是在一次次的演练上下苦功夫。虽然我们高喊着“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真正主人”的口号,但我们评课的着眼点还是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教师课堂教学环节的处理是否恰当,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我们的出发点似乎都离不开“教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认为,“师道尊严”及“传道、授业、解惑”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观常常是从教师的角度,强调“教”,脑子里自然想的是“我”的作用,“我”怎么把学习的知识内容灌进儿童脑子里。“我”眼前是一个个要学习的任务,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常态课的好坏才是决定每位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赶时髦、走形式、摆架子的“作秀课”,费时费力、劳民伤财,对常态课几乎没有太大价值。搞课改也不能为了标新立异瞎折腾,应该加大对优秀常态课的研究和推广,把评价的目光转向真正具有实效性的常态课上来,这样的活动才会让教师受益、学生受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有些课堂在课改中迷失了方向  课改  课改词条  课堂  课堂词条  迷失  迷失词条  有些  有些词条  方向  方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