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第七小学五年300多名学生到校后,发现没有教室,只有在操场上翻看新书。有家长反映,学校将原教学楼对外出租开设宾馆。(9月8日华西都市报)
“教学楼外租开宾馆”到底有没有问题,还有待已经介入调查的当地纪委给出明确结论。但无论是不是“误会”,当事各方难辞其咎。
据该校校长接受采访时介绍,近年来,生源人数连续走高,目前学生总数在1700人以上,校舍紧张。2014年,学校与当地一所中学签订协议,租用该校的教学楼,使用期从2014年9月1日到2015年8月31日。由于没有通知房东续租,房东已将教室另租一幼儿园。后经七小与幼儿园协商,将其中部分教室转租给七小,装修后可如期投入使用。
也就是说,校舍紧张并非突然出现,该小学在外租教室时竟然忘了租期,不得不与另一租方协商。基本的准备工作居然严重滞后到这个地步,怎么能以“不够周全”来敷衍?
另据巴州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该小学是巴城回风片区唯一一所公办学校,学生人数早已超额,接下来将研究生源分流的问题,切实解决回风片区上学问题。对此,我不禁要问:既然学生人数早已超额,学校也已经被逼到外租教室的窘境,为何不早一点研究生源分流,早一点拿出解决方案呢?如果没有闹出“300学生无处上课”这样严重的“管理事故”,当地教育部门要到什么时候才关注学区的校舍紧张和生源分流问题?
学生无处上课的闹剧固然已经协商解决了,但相关各方需要深刻反省对教育事业的态度以及工作作风。这样的警示有一次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