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名大三学生向媒体爆料称,其所学的传媒专业,公共关系是一门必修课,上课时老师颇有兴致地播放起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电视剧《公关小姐》,而这部所谓的教学视频,却是上个世纪90年代新闻专业学子的“教材”。这名大学生非常困惑:这样一门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的课程,为何让学生来看一部几乎和自己同龄的老片子,还占用大量时间?(7月13日中国青年报)
新闻专业随着传媒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教材却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古董”读到大三的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依然“茫茫然”,这些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如此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怎能留住学生的心?怎能让学生不喊出“千万别报…… ”的口号?
没有人不欣赏“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名言。然而,当前不少大学似乎过于重视外在、外形的发展,追求学校“升级”、学科大跃进。结果是专业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多,却缺少相应的师资、教材、培养规划等。忽视内涵发展只能导致自身“内虚”。
其实,大学无论怎样发展,都离不开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今年3月份四川大学首届“卓越教学奖”网络票选活动正式开启,最高奖金达100万元,旨在激励教师潜心于本科教学,引发了师生们的关注。抛却其争议,其鼓励教师专注教学的初衷是好的。大学只能以优质教学、优质毕业生来换取优质专业、优质大学的声名。
围绕培养优质毕业生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以大师的学识修养、周到完善的培养规划和软硬件为基础,大学才能提高自身的学科实力和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