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提出,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再次释放了职教发展的积极信号。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职教业界已对此形成广泛共识。为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工匠型人才的急迫需求,要“把职业教育摆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这也成为吸引广大年轻人的重要举措。(4月29日 光明日报)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跨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时代考题。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进一步缓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普通高考困局,吸引更多青年学子选择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当前,对于职业教育本科化,还存在一些误读。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选择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只是换了一张好看的“敲门砖”,到头来还是“打工人”;在一些拟转或拟升职业教育本科的院校看来,职业教育本科化就是院校名字改为“职业大学”,毕业生文凭“专升本”;本科职业院校的关注点也往往在经费争取和项目建设上。消除上述误解,要在职业教育资源要素的提档升级下功夫,围绕“化”字综合发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本科化就是是职业教育师资的本科化。本科职业院校要以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及优厚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教师进入本科职业院校,通过转岗培训、学历提升、在职研修等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打造与本科职业教育合拍的教师队伍。要根据本科职业教育课程特点,聘请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能工巧匠担任本科院校的客座教授,解析专业技能,传承工匠精神,实现校企融合发展。还要做好辅导员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本科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服务与就业指导。
课程本科化是职业教育本科化的另一个重点。本科职业教育课程,不是普通本科高校课程与高职院校课程的简单嫁接,也不是高职院校课程的简单升级,而是基于职业教育特点与本科层次,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取向的全方位、多元化的课程重构与升级。基于此,本科职业院校要正确把握课程知识体系、学习活动、经验形成的辩证关系,基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个主要功能,构建由“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职业教育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实习实训课”等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以课程体系本科化撬动职业教育本科化。
办学条件的升级改造是职业教育本科化的应有之义。既要防止一些院校推倒重建,盲目上马不切实际的“高大上”项目,搞建设上的“大跃进”,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也要避免一些院校以不变应万变,办学“原地踏步”“旧瓶装新酒”。同时,一些院校还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创新思路,大胆尝试,主动作为,比如,可以校企联合,把一些院系建在企业,把一些项目落地在企业,把实验室建在车间、工作室、工作坊,实现校企、师生、社会的多赢。
没有高质量的生源,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本科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把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起来。中职、高职优秀毕业生可通过职教高考,进入本科职业院校就读;普通高考制度和“职普融通”制度将让部分优秀高中毕业生考入本科职业院校,部分在读非职业高校学生也可转入本科职业院校就读;基层企业需要提升学历的行业能人,也可以通过特定通道进入本科职业院校就读。需要注意的是,本科职业院校既要练好内功,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又要外树形象,抓好毕业生就业端口建设,赢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同,从而打通生源通道,吸纳更多高质量生源。
职业教育本科化效果如何,主要看毕业生质量。专注师资、课程、条件保障,拓展生源空间,本科职业教育方能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