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双减”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双减”政策对教育的完整性、一贯性、针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也围绕“减”做了很多工作。在笔者看来,有“减”有“加”,才能保证良好的教育生态。
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减”的目的是提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提质增效,学校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向课堂要质量。同时,教师也要主动作为,切实担起育人责任,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家长要加快转变观念。家长的观念直接影响着“双减”效果。“减负”已实行多年,但收效甚微,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家长。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导致学生负担越减越重。出现这种状况,有培训机构贩卖焦虑的原因,但更多还是家长自身的原因,“剧场效应”让越来越多的家长陷入“内卷”。家长要转变观念,理性、全面看待孩子成长这件大事。
学校和家庭要对学生加强监管。“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生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部分学生可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校和家庭要对学生加强监管,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引导孩子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选择适合的读物、增强体育锻炼等。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发展兴趣、特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主动性。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相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落实“双减”政策的组织领导职责,从政策导向、校外托管机构治理、财力物力投入等方面入手,保证“双减”工作落地落实。“5+2”课后托管服务虽以全面实施,但并不能解决所有家长的问题,校外培训机构也会应时而变。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和监管力度,防止培训机构借“服务”之名行变相补课之实。
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势必会增加教师负担,相关部门要充分考虑教师的编制和待遇问题,还要考虑教师的健康问题,这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另外,开展课后托管服务还会增加学校的经费支出,政府要尽可能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
落实“双减”政策,要找准小切口,还要多方配合,协同推进,“加”“减”结合,方能尽显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