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化作业,减负提质”为主题的北京市作业优化成果展示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召开。在研讨会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公布了《“双减”后北京市中小学作业情况调研报告》,并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优化作业的十条建议(以下简称“十条建议”)。(10月21日 新京报)
一直以来,教材后的习题是教师布置作业的首选,有些教师则将教辅资料作为作业的主要来源。在为学生“减负”的大背景下,为加强作业管理,不少学校要求教师把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必备环节。若相关部门指定的教辅资料缺乏作业设计理念,考试命题未考虑作业设计的现实,仅靠教师单方面优化作业设计,恐怕难以达到“减负提质”之效。
首先,考试命题要相对稳定。教师设计作业时,往往会研究近年来的考题,同时结合教师用书的题例以及课标要求,如果考试题型及相应分值不断变化,势必会影响教师的作业设计。为了引导教师优化作业设计,考试命题也要注重层次,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核,避免难题与偏题,减少不切实际的实验探究类试题。
其次,教辅资料要提高适用性。指定的教辅资料多经省级相关部门审定,但是,教辅资料中的不少实验探究题难以通过实验完成。或实验材料难找,或实验结果不明显,或时间不允许,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教师只能靠PPT做实验、讲实验。教辅资料脱离教学实际,必然会对作业设计产生影响。
最后,教材编制要体现梯度原则。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辅编制、试题命制的依据,也是教师设计作业的主要依据。为此,教材要切实围绕课程标准,在引领师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下功夫。
为学生“减负”,若只注重给学生“减负”,无形中给教师增负,“减负”的效果也会打折扣。有效减轻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不能只盯着教师,还要为师生创设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时还需要教材、教辅及考试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