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中小学生负担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教育教学过程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学校管理也逐步进入“双减”新常态。但是,在前一阶段为教师“减负”尚未明显见效的情况下,随着课后服务“全覆盖”的实施,一些学校教师的负担不减反增,工作任务多、时间长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校长是教师工作任务的直接安排者,也是教师负担的直接供给者。“双减”之下,校长要理顺“双减”政策与教师负担的关系,科学使用教师资源,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同步推进为教师“减负”。
校长要做好“守门员”。校长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评价观,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建立并实施教师评价方案、细则,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切实减轻教师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一些任务,校长要进行科学分拣、安排,能在管理层消化的尽量在管理层消化;对于数量过滥、频度过密、类型交叉的任务,可合并应对,尽量不让教师参与;对学校发展无益又增加教师负担的活动、项目,要婉拒。
对于政府有关部门、街道、社区以及一些社会组织安排的“进校园”活动,校长要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大胆取舍,减少教师参与度,切实把教师从过多的非教育事务中解脱出来。
校长要做好“调度员”。在学校任务总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科学配置调度,是为教师“减负”的必然选项。在教师资源配置上,校长要走出“能者多劳、弱者少用”的教师使用误区,合理分配教育教学及管理任务,尽可能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实现教师资源效能最大化。
校长要以身作则,引导管理团队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并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效能。要取消不必要的内部检查,减少教师重复性、机械性“体力”劳动,杜绝形式主义的填表、打卡、培训,为教师安心教书育人腾退更多时间、空间。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开展课后服务,校长要考虑教师的工作时长,在保证作业辅导的前提下,盘活校内课后服务资源,有效引入校外课后服务资源,从而减轻教师的在校总时长、工作量,推进教师弹性上下班真正落地。
总之,校长当好“守门员”“调度员”,教师负担才能切实减轻,广大教师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主业,心无旁骛地教学,专心致志地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