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信团队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微信关于规范校外培训内容发布和传播的合规指引”。其中要求:不得在微信平台发布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推广性、诱导性内容,以及不得利用微信平台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违规开展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12月8日 德阳日报)
“双减”是2021年教育头号工程,也是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是继第八轮课程改革以后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但是,教育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校外培训系统体系庞大、社会对教育过度焦虑等因素给落实“双减”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深化“双减”,学校要坚守教育主阵地,社会各方也要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网络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是新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每个个体都可以发声。对于“双减”,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思维视角,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观点积极、正面、客观、理性,有些则掺杂着情绪化因素、非理性判断。受利益趋动,有些个体甚至肆意贩卖焦虑,增加“双减”阻力,企图走回头路。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若不严加规范、积极引导,很可能形成舆论“风暴眼”。强化平台监管,不能只盯着校外培训机构推广性、诱导性内容,还要关注违背“双减”导向的个体言论,包括不负责任的“假消息”、扰乱视听的“政策谣言”等。
对此,新媒体平台应当主动作为,切实履行新时代媒体的责任与使命,出台规范性内容指引及信息审核与监管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不负责任的言论,为“双减”政策落实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宣传部门、网络监管部门要密切关注各类新媒体平台关于“双减”工作的舆论导向,做好舆情预警,并对有关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