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计划》)。根据该计划,从2022年起,除节假日和寒暑假外,周一至周五每天18时至21时,北京市所有初中学生都可享受在线辅导服务,辅导学科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9门。
对此,有网友表示,除了不收费,这和教培机构的在线教育有什么区别?不允许教培机构搞在线教育,为什么又允许学校搞?这不但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还会增加教师的负担。
实际上,学校教师在线辅导和教培机构在线教育性质完全不同。后者是无差别教学,走应试教育的套路;前者是因材施教,补足课堂短板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差距。
组织学校教师开展在线辅导,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实名认证,无论是一对一实时在线辅导、一对多实时在线辅导,还是问答中心、微课学习,互动都是主旋律。通过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指导学生开展讨论、提问、微测等活动。
同时,北京市教委又可以根据互动形成的大数据,发现各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轮岗人员微调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平衡。从这个角度来说,北京的做法是深化“双减”的供给侧改革。
“双减”的一个重要要求是,通过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校外学习负担。当前,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课外辅导仍是刚性需求。学校教师在线辅导,可以有效科学地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
至于在线辅导是否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计划》也早有考虑。《计划》明确,一对一实时在线辅导,单次辅导时长不超过30分钟;一对多实时在线辅导(互动课堂),单次辅导时长不超过30分钟,教师连续两次开课间隔不能少于10分钟。
至于教师,参与在线辅导的教师都由全市中学和教师研修机构在职在岗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中筛选而来,建立在线辅导时长和绩效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形成每位在线教师的在线辅导档案。《计划》实施所需经费由市级资金保障,按每个积分10元计算辅导劳务费。教师是否能得到积分,权利在学生手里,这也可以倒逼积分少的教师主动找差距,积极提升业务能力。
此前,一些地方也探索了学校教师参与辅导的做法。教育部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数据显示,98.6%的学校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与这些地区相比,北京做法的亮点在于从供给端发力,最终实现教育资源均衡,这是学校组织辅导无法解决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北京的做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