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县中提升计划”)。“县中提升计划”指出,到2025年县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健全,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县中提升计划”还明确了使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县中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等具体目标。
我国县域普通高中(县、县级市举办的普通高中,简称“县中”)规模超过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一半,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办好县中,对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历史原因,城乡之间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由“有学上”转为“上好学”,县域内普通高中生源流向重点高中,县重点高中生源流向市重点高中,民办高中也想方设法争抢优质生源,生源流失成为制约县中发展的瓶颈。
生源流失,不仅打击了县中办学的积极性,还破坏了区域教育生态,大大降低了当地普通高中的整体教育质量,与“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县中提升计划”对创建公平而有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意义重大。落实这一计划,除了严格执行中考招生计划,还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要优化普通高中资源配置,消除校际间办学水平的差异。由于历史原因,广大农村地区仍然是一个县(市、区)一所重点高中、三至四所普通高中的设学格局,其中,有一所或两所普通高中位于农村。这就形成了县区重点高中一家独大的局面。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师资力量和其他各项优惠政策,普通高中与重点高中都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设学格局,必然会导致优质生源流向重点高中。推进教育公平,留住生源,须改变重点高中一家独大的设学格局,优化县域普通高中资源配置,消除校际间办学水平的差异,营造公平竞争的教育环境。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对现有普通高中重新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生源,让辖区内的高中学校处于同一起跑线,通过公平竞争整体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
二要强化学校内涵发展,着力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普通高中留不住生源,教学质量差是主要原因。有些普通高中固步自封,内部管理混乱,教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孬一个样”。普通高中肩负着为高校输送高质量人才和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基的重任,应当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高目标定位,高质量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校长职级制”和“教师聘任制”改革,引导普通高中完善管理体制,制定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导向,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强化学生管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提升了,就可以留住本地生源。
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力军,决定了能否留住优秀生源。受高考指挥棒的掣肘,部分高中教师教育观念陈旧,仍然沿用“题海战”和“消耗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进,自主选科、走班制成为高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县域普通高中教师要适应新形势,转变教育观念,以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发展为目标,改进育人方式,大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只有每位教师都有精进、有作为,教学质量才能整体提升,留住生源才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