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深化“双减” 关键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双减’要落实好很关键的两点,一是家庭和家长能不能跟得上,二是教育改革要系统化、体系化,建议从大学视角反观和指导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日前,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全国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闫永红建议,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还要更加关注如何让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建议从大学视角反观和指导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实则是在呼唤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中小学时,家长和学校都在分数上“斤斤计较”,学生因学业压力而有情绪,家长和老师都会安慰说:“等上了大学就好了。”学生上了大学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对此,闫永红指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很难解决根本问题。“大学更清楚基础教育培养出的人存在什么问题,但到了大学再发现问题已经来不及了,毕竟马上就要和社会接轨。”解决人才培养问题,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从幼儿园、中小学发力。

2020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就实践来看,很多学校仍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等倾向,一些教师仍过分强调“教知识”,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记住了答案,却忘记了问题是什么。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真正实现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矫治功能,要注意以下问题。

导向功能方面,必须强化综合评价,突出素质导向。要用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学,把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核心素养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初中阶段尤其如此。要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从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诊断功能方面,要重视形成性评价,改善教学效果。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科学、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更好地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有效学习中获得成长、取得进步。

矫治功能方面,要改进考试评价,探索发展评价、个人内差和增值评价,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客观、全面记录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进步、提升,并及时褒扬,让学生保持稳定持久的内驱力。

在这个问题上,上海的探索值得借鉴。上海2011年就建立了直接指向学生健康成长的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探索启动区域基础教育环境质量评估工作,分学段推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扭转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评价学校的惯性思维,形成“综合评价——问题认定——原因分析——教育决策——行动落实”的良性管理循环机制和“教学——监测——分析——改进”的教学内部循环。上海的经验或可为其他地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带来一定的启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深化  深化词条  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词条  关键  关键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