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背景下,作业不只是单一的文本,它更应该是充满色彩、多项内容叠加的综合体,是教育提质增效的主抓手。”1月10日,在湖南湘潭岳塘区教育局举办的“双减”背景下作业优化设计现场研讨会上,一位教师有感而发。(1月11日 新华社)
减量提质、充分育人,是“双减”之下作业管理的新要求。岳塘在“活”字上下功夫,让作业从单一枯燥走向丰富多彩,为各地作业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其一,联系生活实际,让作业“有质”。生活是最生动丰富的课程,将生活场景引入作业,可以增强作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我和爸爸妈妈逛超市”,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计算能力,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社会体验。这类作业可以借助现代手段创设情境实现,也可以委托家长陪伴学生完成。
其二,结合游戏活动,让作业“有趣”。学生普遍拥有较强的展示欲,将作业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语文可设置故事汇、美文鉴赏、书写小能手等项目,数学可设置口算小火车、概念记忆塔、智慧大闯关等项目,英语可设置单词小达人、会话小高手、演讲小能手等项目。对于这类作业,要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让学生在经常性的准备、实践中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习惯。
其三,聚焦核心素养,让作业“有魂”。思维能力是学习素养的核心。作业管理要转变“重识记轻思考,重练习轻梳理”的方式。比如,将七巧板、九连环、汉诺塔、魔方等益智玩具纳入数学作业,培养和提升直观思维、逻辑思维;将评价、论证、辩论等表达活动布置成语文、思政作业,培养条理性、批判性思维;在理科作业中安排学生合作建立知识树、思维图,培养系统性、全面性思维。
其四,尊重个性差异,让作业“有选”。让每一个学生“学饱”“学足”,是办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标准。在设计、布置、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强化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基础,还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采用基础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和搭配作业。此外,还要对个别学生的拔高要求、“讨喜”增量的选择行为和个别家长的类似要求进行合理引导。
作业之所以成为负担,一是因为作业枯燥超量,实效不足;二是因为学生体验不愉快,讨厌作业。岳塘区的实践聚焦作业本身和作业体验两个关键因素,致力于改进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具有鲜活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