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双减”不是简单的由分数评价变为等级评价,而是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变革

“双减”改变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生态,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深层次变革。半年以来,“双减”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指导中小学实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指针。

“双减”给中小学校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学生作业负担减轻了,学校考试更规范了,校外培训大幅度压减。但由于中高考制度没有变,“双减”并没有减少家长的焦虑。没有频繁的考试检验,没有公开的考试成绩排名,家长们感到无所适从,期末考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双减”明确要求,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于是,学生成绩以优良中差、ABCD等方式界定。然而,等级评价却大有文章可做。一些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将等级评价异化为合法外衣掩盖下的分数排名

一些学校,特别是中学,依照学生比例设定等级。比如,A等学生数量为学生总人数的10%,又依据成绩细分为A1、A2、A3、A4、A5多个等级。如此一来,学生在年级中的考试排名便一目了然。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还在等级后面加一条数据分析:该生该学科打败了百分之多少的学生,排名更是精确到个位数。

凡此种种,都是分数排名的“变种”,都是“分数至上”观念的延续。这也充分说明传统应试思维惯性的强大,“双减”工作面临巨大的潜在阻力。

期末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与学业水平,以发现问题、精准施策。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端正思想、把握本质,正确认识考试的价值与意义,而不是将分数与排名作为关注的重点。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考试命题要依托课程标准,重点关注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与学习能力,全面考察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不追求高区分度,不出超纲试题、偏题、难题、怪题。

其次,要科学设定等级类别。考试等级划分要综合试卷的难易程度以及考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模块,依据预设目的达成程度科学划定等次,并依据等次分数划定等级。尤其要注意的是,等级划分不能预设比例,重在激励、引导,同时要符合学生的合理预期。

最后,要提供精准的策略指导。学科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试卷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改进规划,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引导学生在假期弥补不足、超越自我。

“双减”必然引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层次变革。深入推进“双减”,需要学校管理者高度自省,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探索最佳的改进方法。考试等级评价不是简单的由分数评价变为符号化的等级评价,而是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变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评价  评价词条  变革  变革词条  变为  变为词条  分数  分数词条  而是  而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