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2020年“双一流”建设第一个周期收官;2022年“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研究确定了新一轮建设高校及学科范围。各大学对“双一流”建设非常重视,把重点放在培养顶尖人才和提高学科水平上,以实际行动为“双一流”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但仍有很多领域的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诸多核心技术仍然面临“卡脖子”的局面。
然而,中国人民善于从复杂的社会逆境中走向成功。首轮“双一流”建设于2016年启动,至2020年收官。各高校在此期间主动作为,稳步推进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科研管理等重要环节。经过不懈努力,到2020年底,已经建设和引进了大批优秀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型人才,科研水平提升显著,多所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多个学科领域步入世界一流行列,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质量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体系正在形成。
事实证明,不管当今国际形势多么复杂,西方发达国家怎么卡脖子、扼制中国经济发展,中国都能找准对策、迎难而上,培养出更多世界顶尖人才,突破更多高精尖技术,解决自身发展中的短板。要更好地实现目标,在更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进一步完善“双一流”工程建设,还需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抓住机遇,完善制度建设。各高校要抓住机遇,认真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科学技术研究。
第二,要加大投入,解决中外科研人员后顾之忧。要尽力完善科研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优化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顶尖科研人员工资待遇,让顶尖科研人才无家庭生活后顾之忧。继续吸引更多世界顶尖科研人员来华从事科研工作,增强整体科研能力,攻克突破更多世界科研技术难题。
最后,要强化教育宣传力度,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各大学和科研院所要强化教育宣传力度,倡导科研造福人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爱岗敬业的精神。
孙中山说:“治国经邦,人才在急”。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至今,还需要大量世界顶尖人才和顶尖科学技术上的突破来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加快推进“双一流”工程建设势在必行。不管国内外环境多么复杂,中国都一定要抓住历史机遇、完善制度建设,尽快推进“双一流”工程建设,逐步补齐自身发展中的短板,早日跻身发达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