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文化看世界500强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令人注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它们位列500强而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 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发展过程。就像不同的自然资源会形成不同的市场一样,不同的文化资源也会形成不同的市场。如在美国、日本等海外华人圈,资本的积累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原因在于它们的文化差异很大。产权明晰和自由贸易很重要,但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文化必须是那种总的来说支持商业和企业家精神的文化,而鼓励企业家精神的方式会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了解文化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于了解不同文化走向经济繁荣的道路至关重要。西方培养孩子的方式是培养他们成年以后的冒险精神,这是企业家必备的素质;儒家思想注重长远规划,这可能是一些亚洲社会储蓄率较高的原因之一;非洲部落的血缘关系提供了一张关系网,商人可以通过它获得培训和启动资金。一些经济政策在某个社会能够取得成功,却不一定适应于其他文化背景的社会。只有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新机会的方法,才能理解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文化模式在吸收不同方面的文化因素中形成。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同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
更准确一点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对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 显而易见,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充分体现对其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才能确保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功能。但是,人们通常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事实上,这只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结果而非原因。因此,我们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只能设法让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对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以达到提升经营业绩的目的。 理解企业文化对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的重要性并不难,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之间建立有效的对接点,让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对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 第三,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商业准则的。进一步说,它必须遵守基本的商业准则。 基本商业准则,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基本游戏规则,例如诚信、公平竞争、双赢或多赢、职业化等。企业一旦违背这些游戏规则,就会受到市场的抛弃。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或没有职业化精神的企业,怎么能获得顾客的忠诚、投资者和供应商的信任、社会公众的认同和尊敬,而这样的企业又怎能成功和持续发展? 这些基本的商业准则,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底线之一。许多企业,包括全球性的跨国公司,正是由于没有遵守这些基本商业底线而在瞬间崩溃和消亡。如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垮台和目前的德隆危机,就是源于其信任危机。 而企业家必须看到一点,更具深层次的意义是,一个企业只有遵守这些底线,才能保证企业外部的适应性。 第四,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人性的。换言之,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尊重人性。 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基于人性本原,才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并获得终极性的认同和尊重,进而才会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如果背离了人性,那么,这种文化就是一种扭曲的文化,一种缺乏包容性的文化,一种不可能被员工、被消费者、被社会公众所认同的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一项主要职能,它的运作和文化的因素息息相关,不同的文化假设前提下的政策有着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操作,特别是在异文化的管理背景下,文化假设差异更大,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和风格也不同。 1、人才招聘 什么样的人才是合适的,这是人力资源部经理最为头疼的一事,因为这不仅仅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选择,更是人才是否合适公司企业文化的挑选,不同价值的人才招聘重点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人才的性格要求上,公司是重视人才的学习成绩还是综合表现?不同的文化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结果,有的公司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以成绩是第一位的;而另一个公司可能不是这么认为,他们会把人才的综合技能放在第一位,如有没有参加学生会,有没有其它表演才能,而学习只是其中一项参考指标而已。有的公司要求人才必需是全面发展的,所以他们不仅仅要精于专业知识,也应该了解其它知识内容上;相反,有的公司则看重人才的专业技能,不要求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表现优秀,因为公司的文化假设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能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某一方面才能做到最好。在人才的经验要求上,有的公司非常重视人才的工作经验,因为他们认为有经验的人才可以很快为公司带来利润;有的则喜欢招聘刚毕业的学生,他们认为经验是可以积累的,对公司的忠诚度才是能够长远为公司带来利润的因素,因此他们不喜欢到社会上公开招聘,而是到学校里去选择符合他们价值观的人才。 2、企业文化的同化 社会化是指新员工进行企业后熟悉企业文化,接受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更加直接,如有的公司对新员工的价值观的灌输是通过一种渐进性的渗透,让新成员在工作讨论会中,在新老员工的见面会中来达成目的;有的公司则通过一些典型的公司仪式,一些规章制度来告诉新员工公司的价值观是什么,像一些保险公司通常就会利用仪式和会议来加强价值观的宣传。
最后,我想需要澄清两个认识。一、 统一和个性的关系。现在一提企业文化就说要什么什么都统一起来,有点忽视了保持员工个性的重要性。统一是一定要统的,规章制度一定要统,企业形象一定要统。除此之外,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充分尊重员工个性,使之在企业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合谐起来。个性与个性会有碰撞,但也由此产生创新的力量;个性与个性会有不同,但就象十个手指弹钢琴,个有个的作用,用乐谱使之合谐起来,形成合力。我不赞成把所有员工的思维方式等等弄成差不多一样的,会失去活力。所以我们第一个认识是这样的:在制度的基础上,尊重个性,使之合谐。 二、 关于凝聚力的理解。这是说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问题。我们大多数的企业家似乎都特别希望自己员工有极强的凝聚力。这没有错,但有一个对凝聚力的理解问题。团队的力量很重要,但不要只能聚不能分。就象一张很好的渔网,有很坚韧的丝线互相连着,需要聚的时候,一触即收,鱼跑不掉,需要要分的时候,张开大网,富有弹性,大鱼小鱼尽收网底,网眼与网眼之间的距离也很合适。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能方便地聚起强大力量的能力,开合自如,而不是要事事捆在一起,时时挤在一起,失去弹性和活力。企业家不可不察。 作者:冀云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