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王冲:基本道德缺失是中国最大的伤痛

   最近,有些新闻、有些故事耐人寻味,把这些让人或愤怒或感慨的事件综合考量,可发现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

   故事一,贵州习水县幼女卖淫案,此案让人无法接受的一个环节是,一个职高老师嫖宿幼女;故事二,湖北巴东邓玉娇案,邓贵大拿一叠钱砸邓玉娇的头,还说要用一车钱把人砸死;故事三,发生在北京的一个案子,一女车主被绑架,掏出钱、信用卡并告知密码后,依旧被歹徒勒死。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其共同点在于,涉案人员缺乏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对此,有人喜欢归咎于制度层面,呼吁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我却以为,从苏丹红到毒奶粉,从贪污腐败到矿难不断,从习水的学生到巴东的弱女子,其背后乃是基本道德的缺失。

   如今,谈论道德似乎很落伍,甚至会被斥为SB,所以,我知趣地在前面加上“基本”二字。我们长期以来在评比道德楷模时,总是喜欢夸大,动辄就是见义勇为、舍己为人,动辄就是甘于奉献、为国献身,动辄就是母亲病逝却依旧坚守岗位,超出了常人可接受的范围,因而造成了德育的空泛,进而造成道德的缺失。

   我们需要弥补的不是高尚,不是伟大,而是遵守基本道德,遵守基本的规范。

   首先需要提及的是行为的基本规范。办事排队、过马路看红绿灯、碰了人说声对不起、上完厕所冲马桶,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和基本道德,可如果你在外奔走一天,肯定会碰到诸多不遵守这些规矩者,你如果遵守规矩,反而成了傻瓜,说中国是礼仪之邦,简直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笑话。

   守规矩就是古人说的“盗亦有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学生有一门关于道德规范的必修课。学校方面指出,道德规范并不是让学生拒绝高薪工作,而是让他们思考应该用什么方式赚钱。

   其次便是待人接物的基本规范。比如说,官员们面对普通百姓时有话好好说,别总是眼睛看着天打官腔;再比如,看到交通事故时表示关切,而不是看热闹。对此,龙应台总结得最好: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第一需要遵守的基本道德是诚实。当年朱镕基给上海会计学院题词时,言简意赅地写了“不做假账”;哈佛大学的MBA学员在毕业宣誓的誓词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将以最正直的方式行事,以符合道德规范的方式从事我的工作”。然而,对中国社会而言,诚实实际上是奢侈品,有多少人能毫无愧疚地说我不撒谎?

   第二是平等。佛曰众生平等,而在中国人却要分三六九等。就连养老保险,也要硬分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乡镇几等,还长期不把农民包括在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由诚可贵,平等价更高。

   第三是善良。《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我觉得善良的标准可以降低一点,不要求你舍己为人,但尽量做些利人不损己的事情总是可以的。比如说,有人问路,尽量跟人说清楚,别像北京东直门那位仁兄一样,挂个收费指路的牌子遭人笑话。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中国古人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忠恕和孝道,偶尔还信点儿鬼神,做了坏事怕遭报应。当代中国人在吸收了西洋的物质文明后,在吸收其精神文明方面仍有争论。前一阵,国内媒体还就是否有“普适价值”争论不休。其实,何必拘泥于那些概念呢?无论中西,无论发达还是落后,人总是有共同追求的东西的,任何民族也不会拒绝诚实,拒绝善良,拒绝平等。之所以出现这种争论,是因为本民族文明的传承,遭遇了“文革”式的毁灭和随之而来的物欲侵袭,深深地不自信,外在反映是基本道德的缺失,而实际内涵是价值观和信仰的缺失。

   价值观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一个社会如何面对现代化的挑战──与自由市场能否接轨、对全球化的竞争能否适应、政府治理的清廉与否、公民意识是否建立等。一个缺乏恒定统一的价值观、缺乏信仰的民族,不可能成为一流的民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缺失  缺失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伤痛  伤痛词条  道德  道德词条  基本  基本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