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的精神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孩子,你在哪一种?

  01  

做一头负重的骆驼

尼采把人的精神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即精神变为骆驼,骆驼变为狮子,狮子最后再变为孩子。

精神的第一阶段变化,即精神变为骆驼。

在浩瀚无际的沙漠里,炎热与干燥主宰着这里的一切,商人们徒手步行想要成功穿越沙漠尚且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背着重重的货物了。于是,他们把背负重物的任务,交给了吃苦耐劳的骆驼。

所以,“负重”成为了骆驼非常重要的特征。尼采提出的精神变为骆驼,也正是因为骆驼这一特征。

精神为何要选择负重?因为你的精神是普通的,是无知的,是骄傲的,是漂浮的必须负重,它才能进步。

精神应该背负些什么东西呢?这个范围非常大。

尼采说:

只要是真实之水,哪怕是污水,也要跳进去。不管是冷的青蛙,或是热的蛤蟆,一概来者不拒。

尼采的这段话要求精神背负的东西是,追求各种真理,不去管美丽与丑恶,清洁与污浊。

除此之外,精神背负的东西还有:那些能够令你的骄傲的心感到痛苦和自卑的精神;那些在成功后不自满,继续奋斗的精神;那些轻蔑你的人的精神;和恐吓你的鬼怪握手的精神;等等。

把这一切重负背在自己身上,就像重负的骆驼一样,行走在荒凉的沙漠之中。不仅如此,你对背负在你自己身上的各种精神,还怀有强烈的敬畏之心。

这个阶段,精神是忍辱负重的,是疲劳的,是孤独的,是艰难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此刻的骆驼,是一名没有自由的奴隶。

何在呢?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沉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这首诗,也许可以算作是对这一阶段存在必要性的最好解释。

  02  

变成凶猛的狮子

精神为何要变成狮子?因为它要争取自由,争取统治自己的沙漠。

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被很多东西统治着。统治人类精神的东西像恶魔一样,力量非常大,绝大部分人都对它俯首帖耳,看到有人胆敢挑战它的权威,其他人类就会指责这个人,甚至用非常严酷的手段惩罚这个人。

这个恶魔就是“你应当”。

“你应当”是延续几年前约定俗成的一些价值、观念、规则等。它们像巨龙一样,挡住了精神前进的道路,它们的每一片鳞甲上都闪着金光灿灿的 “你应当”。

巨龙对着每个人,尤其是那些试图挑战自己的精神说:“一切价值都已经创立,一切都有价值,那便是我,你们不要再有“我要”的念头了!”

也许你会奇怪,尼采为何要选择狮子作为人类精神的第二种状态呢?因为狮子虽然凶猛,却并不拥有很高的智慧。面对强大的“你应当”狮子最多只能反抗,却无法创立出新的观念来。

是的,狮子是不能创立出新的价值的,尼采选择狮子作为精神的第二阶段,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尼采并没有要求精神要创立新价值。

尼采说,

创立新的价值,连狮子也无法做到。但是为了创立新的价值,而争取自由,这却是狮子力所能及的。

所以,尼采赋予狮子的使命,就是反抗“你应当”,摆脱各种价值的束缚,让自己的精神获得自由。

这并不是一场轻松的战斗,因为很多思想,你曾经笃信过,曾经喜爱过,它们充满权威的光环,它们是神圣的。现在,你要把它们全部打翻在地,让自己的精神成为主人,这的确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与魄力。

也许你会奇怪:在第一阶段,把所有的思想都背负在自己身上,你的内心被各种精神填充着,这也就相当于有无数个“你应当”统治着你。所以,到了第二阶段,当你要反对这些 “你应当”时,你面对的敌人数量是庞大的。把“你应当”变成“我要”,变被动为主动。

既然如此,当初为何还要负重呢?为何要把那么多思想都“拿来”呢?

这是因为,只有负重,你才能进步;只有负重到了极致,你才会想变成一头狮子,对各种“你应当”发起挑战。

  03  

成为纯洁的孩子

精神的第三阶段,是要成为孩子。这一阶段的使命,是创立新价值。

也许你会奇怪。连能够在沙漠中活下来的骆驼,连在万兽之中称王的狮子,都无能为力了,弱不禁风的孩子又能做些什么呢?

尼采说:

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个原始的动作,是一个自转的车轮,是一个神圣的肯定。

尼采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在孩子眼里,世界没有善恶正邪的区别,世界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照原样加以肯定。这种不带有任何固有观念看待事物的态度,才是自由创造的第一步。

尼采相呼应,“成为孩子”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个重要主张。老子有“若婴儿之未孩”,儒家也有提倡“大人者,有赤子之心”,等等。

但是这个孩子,并不等同于一般懵懵懂懂的孩子,这是一个经历过痛苦的负重(骆驼)、勇敢的搏斗(狮子)之后的孩子,这是凤凰涅磐后的新生。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孩子”,我特意把佛学中所说的人生三境界在这里说一下。

第一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你这是山,你就认识了山,告诉你这是水,你就认识了水。这是一种执着境,你的心被语言、概念、境象所主宰。

第二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踏入社会之后,你发现社会非常复杂,经常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

这时,你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在你眼里,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这个时候的你是功利的,你开始隐藏自己的内心,试图保护自己,试图得到更多。

这个境界中的人是痛苦的,需要突破,所以又被称为“求突破境”。

第三境,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经历了太多的人世沧桑之后,你看透了很多,也看淡了很多,也放下了很多。你不需要变通来应付世事,任外界红尘滚滚,你自有清风朗月。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所以,这个境界叫“如如境”,世上万物,本来如是。

尼采提出的成为孩子,和佛学里面的“第三境”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却有诸多相通的地方,既没有书本教条的束缚,没有所谓“人生经验”的胡乱指导,用人类最自然、最本真,最纯粹的本性,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去面对世界,面对人生。

本文摘自《大家都是上帝——尼采让你内心强大的12堂哲学课》

作者:淝河一石

作者简介:

周瑞玲

心理学研究生

已帮助过

4.9万人

入驻年限

9.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骆驼  骆驼词条  狮子  狮子词条  境界  境界词条  精神  精神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