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7日起,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平台上,一则由“鹤壁高中2021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1月18日—1月24日违纪情况通报》引发强烈关注。在这则署名为“校本部2021届高三年级”的情况通报中,详细列出了数十名学生的“违纪情况”。这些分布于近20个班级的数十名学生,被上述通报公布了姓名、所在班级和“违纪内容”。这些被公布的学生“违纪内容”包括“上课睡觉”“考试睡觉”“旷课”这些常见的内容,还有“抹护手霜”“梳头”“坐姿不端”“第三节自习课向别人传爆米花”“写网络小说”“哈欠不断”“上课5分钟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等内容,这部分“违纪内容”也引发了讨论
课堂是知识有效传授的重要场所,课堂纪律是影响其效果的关键一环。作为课堂的重要参与主体,教师、学生应当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维持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效率。面对违纪行为,教师倘若因势利导、处理得当,可促进课堂教学,甚至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如果草率从事、处理不当,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还会影响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甚至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十分重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对于学生课堂违纪现象,学校、年级组、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切莫简单粗暴,要放下教师的权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找出问题的症结,以便对症下药。从某种角度来说,人是在不断犯错、知错、改错的过程中长大的,更何况是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面对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教师既要有包容的态度,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