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餐时间走进中小学食堂,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快”。很多学校食堂采用包餐制,6至8人一桌。食堂工作人员提前分好饭菜,学生到餐厅后坐下就吃,吃完就走,匆匆忙忙。学校对餐厅里的教育资源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在就餐过程中存在不文明现象。
一是餐桌礼仪欠缺。有的学生吃饭时坐姿不端正,叉腿、抖腿、乱伸腿,蹲在凳子上吃饭。有的吃相不文明,狼吞虎咽,嚼食物时不闭嘴,喝汤时发出很大的声响,嘴里有饭还大声说话。
二是餐具使用文明程度不高。部分学生提前到达餐厅,在等其他同学的时间里,用筷子敲碗盘,将筷子立插在米饭中。在吃饭的过程中,餐具的碰撞声此起彼伏,没有轻拿轻放餐具的习惯。食毕,每桌餐具都是凌乱放置,没有将餐具摆放整齐、折叠好餐巾的习惯。
三是食物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学生不能按需取食,取得多,吃得少,仿佛剩的越多,越能显示出人的“精致”。由于学生食堂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泔水的产量较大,很多学校在开学初都要进行泔水招标,将泔水卖给养猪户。
四是未能充分挖掘餐桌上的文化要素。很多学校要求班主任及管理人员与学生一同就餐,目的在于保障就餐安全。实际上,在师生共同就餐的过程中,有很多教育元素可以挖掘。例如,师生可以针对食物的来源、美食的烹饪方法等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对话。就目前来看,对于就餐“闲聊”时间,多数学校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五是对食堂工作人员缺乏尊重。大部分学生见到教师会问好,但很少向食堂工作人员问好。就餐时,学生不小心把饭菜洒在地上,工作人员会帮忙打扫,但学生很少致谢,缺少感恩之心。
学生餐厅是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也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需要在就餐管理上动脑筋,挖掘餐厅里的教育元素,校园餐桌不仅要有饭菜的香味,还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味、教育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