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别让“停课不停学”堕入形式主义的泥淖

这个假期的意外延长,打乱了整个教育系统的工作节奏,什么时候正式开学还是未知数。于是,家长慌了,教师乱了,教育者一时也都乱了阵脚。

为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能面对面课堂上课,我们就搭建云课堂,让孩子们在家也能开展学习。”教育部云课堂,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获得部级奖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吸收其他优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供各地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网上学习。“‘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既是战疫情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重要成果应用展示。”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决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层层发文,要求学校贯彻落实。各级各类学校行动迅速,声势浩大,制定了相关方案与课程计划,通过QQ、微信、CCtalk、钉钉以及各大网络平台开放了在线课堂。教师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不同,学生需要下载多种软件,随堂切换。这种教学形式效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很多网络课程急骤上马,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了无趣味,有多少能让学生听下去?结果不容乐观。更有甚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经验分享和成果展示。这样的自我宣传,让人忧从中来,但愿这一切不要沦为邀功求名的闹剧。

停课不停学”是非常时期迫不得已的举措,但这种说法窄化了学习的内涵和边界,因为学习不只发生在课堂。

早在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论断。他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可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依然在原地踏步。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不是不愿“学”、不能“学”,而是教育者“不放心”,不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在很多教育者的眼里,学生只有在课堂的“看管”之下,才会有真正的学习。

实际上,对于真正的学习者来说,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仅仅是上课和刷题;学习的场所也很多,不仅仅包括学校和培训班。在这个疾疫肆虐的时期,没有课堂,不在学校,一样可以展开学习,问题就在于我们是否有这样的理性认识和行动自觉。

无论是疫区里的同胞还是“局外人”,2020年的这个春天,注定会被铭刻在我们的成长记忆里。在这加长版的假期里,我们要做、能做、值得做的事情其实很多。

首先,要补一堂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课。当有关疾疫的讯息由传言变为现实的时候,国人义愤填膺,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跨越物种传染给人类,与自居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贪嘴的本性紧密相关。17年前吃出了非典,如今又吃出了新冠肺炎。这种时候,与孩子一起观赏《迁徒的岛》《微观世界》《喜马拉雅》等作品,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雅克·贝汉说:“我们需要与自然界和平相处,因为人类不可能孤单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其次,我们要追根溯源,抵达事实真相。当灾难来临,武汉乃至湖北开始封城的时候,流出的几百万人散布在全国各地,举国上下风声鹤唳,所有的街区和村庄都被限制出行。你一定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导致了眼前的一切?究竟是自然的灾难还是人为所致?惶恐不安中,观赏电影《流感》《切尔诺贝利》,阅读小说《鼠疫》,一定会心有戚戚。这样的赏读经历一定能让我们理性而清明,在慌乱中寻求智慧和真知。

再次,我们关注当下,要学会独立思考。疫情之下,比病毒更肆虐的是群体的盲从意识。疫情爆发后,基因武器、抽烟杀毒、双黄连治病等谣言四起,手指轻触屏幕,不自觉地加入每天都在上演的乌合之众的狂欢,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读读《乌合之众》吧,这会让我们明白,丧失了自我独立思考的批判能力有多可怕,连最有理性的人也会像动物一样疯狂。

在这个意外被延长其实并不长的假期里,一家人一起阅读、鉴赏这些经典之作,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要知道,真正的学习就是从孩子自觉拿起书的那一刻开始的。作为父母,不必迷信那些低端重复的“课堂”,无限地相信自己和孩子,在共同的关注、阅读和碰撞中,慢慢读懂这个世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停学  停学词条  泥淖  泥淖词条  停课  停课词条  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词条  堕入  堕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