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朋友口中听到这样一件事。他们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每间教室都摆放着几十本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语文老师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学之初,就给学生列出了必读书目。家长也积极配合,给学生购买了老师推荐的书籍。每名学生的课桌上都摆放着好几本课外书。有的学生看了一部分,大多数学生没看。
家长会上,老师对家长讲:学生看课外书根本不动脑,不积极主动看课外书。期中考试,几道考查课外书阅读情况的题,全级能够做上的很少。学生是怎么看的课外书?看了怎么连简单的常识都不知道呢?
在该老师看来,学生看了推荐的课外书,就应该掌握试卷考查的相关知识,就不能丢分。在笔者看来,这是对课外阅读功能的简化,用考试成绩衡量课外书阅读效果,是对课外阅读功能的误读。实际上,不看课外书,只要稍加留心和整理,也能应对名著考查试题。课外书并不能直接帮助学生获得好分数,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的课外阅读很容易失去动力。这也是学生阅读课外书多停留在故事情节的理解和造词遣句上的原因之一。
阅读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通过不同的文本、故事,体验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喜怒哀乐。阅读课外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同的呈现形式会呈现不同的逻辑思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进而提高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课外阅读应出于兴趣,只有喜欢阅读,才能从阅读中找到想要的东西,才能体验文字背后的情感。课外阅读应该是纯净的,没有丝毫杂念的,如果给课外阅读带上功利的枷锁,就会失去阅读的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