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教师熟知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及格式,在教学生写作文、写调查报告、写学科小论文时,对各种文体的理论知识讲地既细致又深刻,但真正有写作习惯,能够写出高质量文章的教师却并不多。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其只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写什么”。即熟悉写作的外在法度与技术,对于写作的外延性问题宏观把握较好,但在如何确定问题、文章主题、让文章有思想有内涵等方面,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教师在写文章及教学生写文章时,应将着力点放在“写什么”上,即首先让文章“言之有物”,然后才是“怎么写”。

写什么,需要教师有敏锐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教育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问题无处不在,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显性问题人人都看得见,而显性问题背后的隐性问题及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往往更具写作价值。例如: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官职化”称呼问题。教师一旦走上管理岗位,就不再称呼其为教师,而是以官职称呼,干部称呼高于教师。表面看是官本位意识作祟,其背后潜藏着的是教师发展的导向问题。部分教师以捞个“一官半职”为事业追求,不愿静下心来教学与研究,将工作重心放在取悦领导及人际关系运作上,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写什么,需要教师有捕捉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大量信息中捕捉到关键信息,即人们常说的写作灵感,是“写什么”的关键。写作灵感常常来自于思维中的“一闪念”,而“一闪念”的获得来自于对关键信息的捕捉。以读报为例,很多学校为教师订购了《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现代教育报》等报纸,有些教师在读报时仅仅局限于知道某些信息,而信息捕捉能力强的教师却能在读报中捕捉到很多需要思考及研究的问题,把对问题的思考形成文字,就是一篇上接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下接教学一线地气的文章。

写什么,需要教师以写会友,在相互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及广度。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局限性,以文会友时,敞开思维交流,对个人提升思维深度及广度至关重要。有写作兴趣及能力的教师应自发组织起来,以沙龙研讨、网络研修工作坊等方式,交流各自的作品。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写作,以讲座等形式,让有写作能力的教师分享写作经验,以此带动更多教师写作能力的提升。

写什么,需要教师用大量阅读集腋成裘。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吸收”与“释放”的关系。当阅读(即吸收)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产生写作(即释放)的需求。教师需要在博览群书中丰富思想、开阔眼界、拓展精神格局。大量的阅读不仅仅是量的积累,还要且读且思、读深读透,读出文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形成自己的思考。在阅读中还要养成摘抄精彩段落与记笔记的习惯,以此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写作能力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能力,是优化教育实践,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文章不是华丽的辞藻堆出来的,也不是按照写作格式排出来的,而是作者敏锐的问题意识、捕捉信息的能力、勤于思考、善于进行思维升华等良好思维品质的综合结果。因而,在写作过程中,写作资源(即“写什么”)比写作方法()即“怎么写”更重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重要  重要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