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小学教师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对于提高扶贫工作质量,加快扶贫工作进程,增强教师对扶贫工作的理解与责任,形成全社会重视扶贫工作的氛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小学教师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在时间、方法、效果等方面,还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
首先,中小学教师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进一步科学安排时间。不少中小学校把教师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客观上造成与教师的教学时间相冲突。调查中发现,中小学教师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时间一般占工作时间的五分之一,即平均每周有一天时间在农村搞精准扶贫工作。
调查中,一所学校的教师在2017年下学期参加扶贫工作会14次、下乡参与扶贫工作17次,几乎隔周一次会,每周下一次村。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担任了具体的扶贫工作,教学无法调课,有时教师就只能让学生上自习,落下的课程只能回来后再补,这势必会对教学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教学与扶贫工作两不误,学校就必须统筹安排教学与扶贫工作的时间。如果学校把教师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时间安排在周末或者寒暑假期,虽然会耽误教师的休息时间,但不会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学校在安排教师参加精准扶贫工作时,除了时间性特别强的工作外,建议一般工作安排在周末和假期,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
其次,中小学教师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必须选择恰当的方式。中小学教师的强项是教育教学工作,是智力开发,对贫困家庭的子女进行教育教学帮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思维品质,阻断贫困代际相传,应是中小学教师最优的扶贫方式。但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教师大多参与了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帮扶工作。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是内行,但对于农村的产业发展,如究竟是发展养殖业好或者是发展种植业好,是喂猪好或者是养兔好等,却是实实在在的外行。因此,中小学教师参与农村精准扶贫的方式应主要是教育扶贫、智力扶贫,通过落实贫困户家庭孩子的教育帮扶,达到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目的,从而实现真正的脱贫。
再次,中小学教师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在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应该有别于党政干部。当前,县乡党政干部的中心工作就是农村精准扶贫,确保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其他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扶贫摘帽这个中心工作。而中小学教师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不可能也不应该把扶贫工作当作教师的中心工作。如果各级政府在安排精准扶贫工作时,把中小学教师和政府工作人员不加区别地统一要求,这不仅对教育教学工作不利,对扶贫工作也不利。
因此,根据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特点,科学安排中小学教师参与精准扶贫的时间、选择恰当的扶贫方式,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扶贫工作积极性、增强精准扶贫工作效果、确保扶贫工作与教学工作两不误的重要措施,值得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