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用“实践论”辩证看待无证园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幼有所育”,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重视,也体现了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县级地方政府制定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地方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应该承担的责任,让学前教育的“历史欠账”逐渐还清。

至今,已完成了两期的三年行动计划,效果非常好。学前教育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只有56.6%,到2016年毛入园率已达到77.4%,提高了20.8个百分点,使“入园难”“入园贵”得到了有效缓解。2017年是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年,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三年后我们必将看到一个更为崭新的学前教育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学前教育领域,就是人们要求从基本的解决入园到能入园和入好园,即既要解决学前教育的数量也要提升质量。陈宝生部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将学前教育列为第一个“难啃的骨头”。届时,要达到毛入园率85%,普惠性幼儿园达到80%,是存在挑战的。

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表现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城乡之间的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城乡之间差异主要在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儿童随父母进城入读,再加上二胎政策的放开,让原本就紧缺的幼儿园资源更加紧张。

以笔者所在县城为例,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非常少,尤其临近县城的乡镇,全园总共二三十个孩子,其余的孩子全部去县城入园。县城的幼儿园暂时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控制班额,每个幼儿园都人满为患,保教质量也提不上去。农村幼儿园“吃不饱”,城市幼儿园“吃不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如果一些公办园控制班额的话,势必会让很多适龄幼儿无法入园,每年开学季家长连夜排队等待摇号入园的现象势必增加。

北京扶持无证园、开设社区办园点的做法在“入园难”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那么,该怎样帮助无证园尽快规范起来,弥补公办园数量不足问题,让孩子们都能真正“幼有所育”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规范收费,坚决杜绝高收费。物价、财政、教育等部门要联合核算无证园的收费标准。教育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应具有普惠性质,不应该成为某些人盈利的工具。

其次,对于优秀的无证园,可以由自己提出申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建设、消防、财政、物价、卫生、教育七部门联合审批来获取办园资格证。对不符合标准的,一定要及时整改或者关停,避免各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再次,教育部门要以帮扶的形式,尽快提高无证园的师资水平。师资水平是教育的关键,可以用联谊帮带、去公办园跟班学习、组织培训、进园指导等多种方式,让教师和园长尽快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最后,家长要不断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家长和幼儿园联系密切,既是幼儿园的合作者,也是幼儿园工作的监督者。家长的育儿意识提高,也能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提高,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开办正规幼儿园必须有资格证明,这是前提。但在“入园难”的今天,我们不可以死搬教条,用“实践论”来看待无证园才更为客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用“实践论”辩证看待无证园  实践论  实践论词条  辩证  辩证词条  看待  看待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