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撕裂了公众对托幼机构和幼儿园的美好认识。舆论无一例外地谴责残暴的施虐者。但与此同时,汹涌澎湃的舆论激愤,将个别施虐者的行为与整个幼师团队捆绑起来,其中,作为培养幼师的中职学校也不免中枪。
近日,《人民日报》评虐童:个案不能让整个幼师团队背锅。同样,在另外一个层面上,虐童个案也不能由中职学校来埋单。
学历低、持证率低、素质低的“三低”幼师指向大多数来源于中职学校,再进一步推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些“三低”幼师大都是没考上普通高中,学习差、品德差、素质差的“三差”学生。
一个人犯了错,质问其背后整个群体,并将这个群体的素质不高、能力低下归因于中职教育,这样的逻辑太可怕。长期以来,中职教育的确被视为低端化、边缘化的教育,这种偏见根深蒂固,但将其与具体的虐童个案联系起来,何止是偏见?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上不高、教学上存在薄弱问题,虐童事件值得中职学校反思的地方也有很多。但如果因此以“三低”“三差”来评价中职教育,打上“出身论”的印记,无疑是对中职教育严重的伤害。
一个很浅显的事实摆在那里,班级上某同学学习、品德、行为习惯有问题,我们能说全班同学都有问题?能说整个班级的教育有问题?
应当看到,中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教育,中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代替的。习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当下社会,既需要搞学术、搞研究的精英,也需要千千万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理应得到尊重。习惯用“三低”“三差”去看待中职教育,却从来没有真正审视过中职教育本身具有的价值,这种带着有色眼镜看教育的做法无疑是极端的。如果中职学校招收的都是应试教育淘汰的次品,我们对中职教育更应另眼相看:是谁把这些应试教育过筛后的学生精心打磨成会吹、拉、弹、唱,切、剪、拉、磨、锯、锉、车、焊……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国工匠”“工匠精神”“中国制造2025”等。新时代下,职业教育被提升至国家强国发展战略层面的高度,通过编制发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开展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展示、全国职业教育宣传周等活动,全面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向全社会展示职业教育成果,宣传职业教育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引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目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渐破冰冻。然而,与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态势仍然脱节,许多人仍然习惯用有色眼镜看待职业教育,学历情结依然纠结于心。虐童案背后,主张提升从业者的素质并没有错,但一味想着提升从业者的学历,咎责于中职教育,显然是对中职教育的另一种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