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位国内知名专家在一次报告中曾说:“课堂教学不过是雕虫小技。”综观这位知名专家的语文课堂教学,恰如其言。一上课,教师首先拟定几条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并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围绕教学目标逐步展开教学,组织学生或自学,或讨论,教师穿插其中,时时点拨。教学目标完成了,一堂课也结束了。整堂课看似波澜不惊,教学水到渠成。
客观分析,该专家的课堂教学注重改教为学,变讲为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也应验了该专家的话: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学。但从深化课程改革的高度来看,该类课堂的价值定位明显存在问题,且不说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即便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考量,这类课堂始终是在知识教学的层面上徘徊。即便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认真做笔记之类,也是大而化之,并不比普通老师高明多少。缺乏课堂教学应有的育人导向,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缺失,导致这类课堂难以脱离应试教育的窠臼。
唯其如此,该专家的课曾出现了如此令人可笑的一幕:该专家在本地执教了一堂课后,按照惯例,让学生谈这堂课的学习体会。有的学生直言不讳地说:“上课很热闹,但感到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近千人的会场一片哗然,也引发了与会者对课堂改革的深度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从生命的高度来认识,课堂教学就不再是刻板的僵硬的模式,而是师生共同步入的一种审美境界,一种生动形象的充满情感的充满智慧的充满变化的教育艺术,是生命的对话,是情感的互动。”
从生命教育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融知识的建构、思维的碰撞、能力的达成与精神的锻造为一体,让课堂流淌生命的律动,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理想课堂的本真与归依。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育人为本。重知轻人,重技能轻素养,课堂教学沦为工厂流水作业线,导致学生千人一面、整齐划一,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活力,因而才会有“课堂教学不过是雕虫小技”的论断。这样的课堂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这样的专家是应试教育的熟练技工,何谈教育家?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仍有不少教育工作者极为推崇这类课堂,对这类专家更是顶礼膜拜。教学中,以学案主宰课堂,课前学案导学,课中按部就班教学,课后限时达标,评价唯分数,教研唯成绩。说到底,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才是造成“课堂教学不过是雕虫小技”这一谬论的根本原因。
还是叶澜教授说得好,课堂教学的重建要回到“教学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上来。根据新制定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重建课堂教学,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以实施深度学习和跨学科教学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唯一标准。这样看来,课堂教学绝不是雕虫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