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对德育的认知该改改了

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是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德育往往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很多老师在谈到德育时,一个基本观点是:“现在社会环境这么糟糕,我们在学校说一千道一万,都比不上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就是一项‘5+2≤0’的工作,老师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

众所周知,德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德育仅仅是指学校德育,而广义德育则是指社会中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而德育的目的则是通过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这个角度说,德育是非常重要的。

从德育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其教育思想主要出自于环境决定论,不断通过外部环境给学生施加影响,以便学生形成德育实行者所要其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环境决定论是行为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也是灌输式教育的理论基础,这种“刺激—反应”的教育方式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却不太适合。

当前的德育片面强调和机械看待环境与教育的作用,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个体,认为学生的道德形成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缺乏学生主动性的德育方式在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中效果越来越差,这也是德育困难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教师认为德育“做起来次要”呢?因为灌输式的德育在实践中并没有太大的效果。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对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育界人士对于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也在积极反思,而德育从概念到方式,并没有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而得到改变,依然以外部影响的方式进行灌输。故而,才会有人认为“一周五天学校德育的灌输比不上周六周日两天学生主动对社会的了解的影响”,教师们才会感叹德育是“5+2≤0”。

当然,在反思学校德育难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需要对德育的概念进行探讨,更需要提防把“德育难教”归因为“教师不努力教”。德育之难,难在其定义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环境也不是决定人的品德、公德的唯一因素,灌输更不是形成道德观念的好途径。所以,德育的定义如何修正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对德育的认知该改改了  改改  改改词条  德育  德育词条  认知  认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