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柳袁照说,得让教师学会“玩”,学校才有“诗”和“远方”。这话说得好。一位校长能这样说,更是难能可贵。
现在从学校管理者到教育管理部门都在谈“教师素质”,其实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涵,就应该是“玩”的素质。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教师:他们学科功底深厚,教学一丝不苟,但他们的课就是不招学生喜欢,甚至因为屡遭学生“欺负”而向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告状。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般来说这样的教师都过于“古板”,之所以“古板”就是因为他们不会“玩”,不会“玩”则是因为他们缺乏“玩”的素质。
“玩”的素质,说小了是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培养个人生活情趣,说大了,是提高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提高运用知识于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提高审美与创造的能力,是改变个人精神气质和人格修养的人生修炼。
教师会不会“玩”,是直接关乎教育教学效果的大事。一个会“玩”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能够以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和运用与创造的意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一个会“玩”的教师,会将审美意识和人格塑造贯穿于学科教学和教育活动之中,这样的教育摆脱了应试意识的束缚,而指向人的健全发展。一个会“玩”的教师,不管是教课还是带班,都会自然地让学生“玩”起来,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其教学与班级管理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在目前的教育管理中,对教师的“玩”普遍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认为“玩”是教师个人的私事,与工作没有关系;甚至认为教师的“玩”会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是不正当的行为。因此,有不少管理者都对教师的“玩”采取无视甚至粗暴干预的态度,很少有能把为教师的“玩”提供条件提上学校建设日程的,更少有如柳袁照校长这样将教师的“玩”提到学校的“诗和远方”的高度的。这样既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在充分认识教师“玩”的意义的基础上,为了让教师“玩”得好、“玩”出水平、“玩”出效果,学校和相关部门就应该做好管理和培养的工作。第一应该充分激发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并认识到“玩”是全面提高个人素养的必由之路;第二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让教师能够“玩”得起来;第三要把“玩”纳入教师培训的内容之中,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不断开拓教师的视野,全面提高所有教师的艺术修养、人文精神等综合素养;第四要创造并提供平台、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让教师们有交流展示的平台与机会,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玩”的兴趣和水平。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日24小时厮守在学校,虽然不能回家,但让教师24小时都处于工作状态也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赌博、酗酒、侃大山之类的陋习屡禁不止,成了令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对这种现象,许多管理者总是一味采取“堵”的措施,结果往往是东堵西漏没法禁绝。如果管理者们换个思路,让教师们“玩”起来——参与到各种积极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中来,能够乐此不疲进而上升到自觉提高个人素质,那些陋习应该就没有存身之地了。
当然管理者们考虑更多的肯定是这会不会影响考试成绩。如果说考试成绩和人的健康成长是一个“单项选择”,那么孰重孰轻应该是不难做出选择的。而事实上这并不是一道“单项选择”,“诗和远方”与考试分数二者完全是可以双赢的,这个道理前面已经做过阐述。教育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状态,固然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多数教师在内外压力下形成了极端的应试意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这种应试意识驱使下,教师的工作繁重、枯燥,自己的生命质量又得不到任何提高,真的就如蜡炬成灰般充满了悲情色彩。
因此培养教师“玩”的兴趣、提高教师“玩”的能力,从改变教师的应试意识、从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入手改变教育的不正常状态,便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