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校的成功真的与学生无关?

近日,一篇题为《致对名校有执念的家长:学校的成功与孩子无关》的文章引发热议。文中“学校的成功与孩子无关”的观点让人困惑:若学校的成功与学生无关,那学校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又该如何体现呢?

学校的主体就是学生。对一所学校来说,可谓“成也学生,败也学生”。对学生个体是否成功的理解或定义,决定了评判学校是否成功的标准。

文中写道,我国中小学的宣传点都是该学校升学率多少,升重点学校率多少;而在欧美,各个学校的宣传侧重点都在学生身上,针对的是学生的个体规划,强调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实际上,我国和欧洲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我国学校所宣传的升学率是从整体的角度,以直观的数字反映学校教学的整体成果;而欧洲学校则是从个体的角度,以具体的方法论反映学校对学生个人成长的指导。二者的本质差异在于教学理念不同,一个重视学生的分数,重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另一个更重视对学生性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国教学更偏向“授之以鱼”,而欧洲则在“授之以渔”上做得更好。

实际上,无论是从当下我国的教育机制,还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上来看,家长以学校的升学率或升重点学校率为标准,判断学校成功与否无可厚非。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但总体来说,当下的教育衡量标准依然以升学考试为依托。对于众多的学子,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高考仍然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于是,升学率、升重点学校率自然也就成了家长们首要关注的对象。

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不容小觑。尽管现今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成绩,但在首轮筛选应聘者时,毕业生的毕业院校是否是“211”或“985”高校常常成为主要标准。当大学生毕业,面临就业等问题时,毕业院校、文凭等常常是他们步入理想职场的“硬件”要求。

所以说,学校的成功并非与学生无关,不能用两套不同的“成功”标准看待学校和学生。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和就业形势等共同决定了我们对学校和学生“成功”的定义及标准。

如果中小学校不再以升学率、升学重点学校率等冰冷的数字做宣传,学校和学生也不再囿于“211”、“985”标签的束缚,是否就真的会出现中国学校所谓的“成功”呢?学生和家长们又是否会对这样的“成功”买账呢?

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完善教育体制机制的问题,可能更关键的是改变国人对成功教育、成功人生的理解。从长远角度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校的成功真的与学生无关?  无关  无关词条  真的  真的词条  成功  成功词条  学校  学校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