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学历,有爱心、责任心、做事认真;月薪3000元,不必坐班。一家企业开出这样的条件,招聘的竟是专职“遛狗员”。企业负责人表示,招聘属实,但尚无人应聘,招“遛狗员”实为经理助理储备人选。(10月25日华商晨报)
对这则奇葩招聘,网上拍砖的居多。有人认为这是对人才的不尊重,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有人认为这是有钱就任性,是炫富,还是学历歧视,有违道德良知。其实,我们不妨冷静理智地看待这类招聘,不要动辄贴上道德标签,把正常人看“坏”。
招聘初衷和招聘要求并无不妥。老板喜养狗,又无时间照料,于是想招聘专职“遛狗员”,月薪3000元,并有社保,自然也会提出一些条件,比如要求有爱心、有责任心,做事认真,热爱犬类动物等,而学历要求大学本科则是争议的焦点。其实,一些宠物狗,尤其是“洋狗”并不好养,有一点文化素养还是有必要的,至于本科还是专科实在没有争议的必要,因为这无涉道德问题,人家只是想把狗养得好点,并不是对人才的冷遇、歧视。
招聘的内容与形式不违规,也不违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小三劝退师”、“遛狗师”等新兴奇葩职业不断出现是正常现象。有人批评本科毕业生当遛狗师,恐怕是因为自己受制于习惯思维和传统眼光,认为“遛狗”工作不体面,本科毕业生干更是没面子,似乎低人一等。
从就业角度看,本科毕业生做遛狗师也不能说是人才的浪费。“所学是自己最喜欢的专业,工作又正好跟专业相符”——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现实生活中真正如此的并不多。马云学的是师范英语,但还是进入了商界;王健林的经历与所学,也跟房地产没关系。退一步讲,不妨把遛狗师当作第一份工作,等有机会还可以另外择业,将来在哪行发展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都不是定数。大学里学到的本事,即使暂时与自己的工作无关,也不会是浪费,而是一种潜在的能量积蓄,说不定哪天就用得上。而且,大学学到的真本事也往往不在书本上,而在个人的精神与文化素养里。
从市场思维看,招聘本就是一种市场供求关系。招聘者就是需要这样的员工,你如果喜欢就可以来应聘;不喜欢也犯不上对人家批评责骂,或上纲上线的口诛笔伐。虽说我们已经熟悉了经济社会,但遇上一些事情,还是习惯从道德、文化、政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忽视了市场自身的规律。
现代社会,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职业只有分工不同,并无贵贱之分。只要是凭借自己双手合法地服务社会,就应该受人尊敬,这比宅在家里“啃老”好得多,而那些“求包养”者更是不能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