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南京市秦淮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介绍,南京市正在对区内老师流动进行试点。如果某个学校缺某门课的老师,区内另一所学校该门课富余的老师就可以流动到那所学校去。(10月9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教师编制管理本身比较复杂,但是要促进教师交流就必须要给教师编制松绑。只有给教师编制松绑,才能实实在在促进教师流动。
近年来,随着各地区域内入学人口的变化,一些中小学入学人数在减少,教师出现富余;而另一些则在增加,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教师富余不影响教学,但是教师不足肯定会带来消极影响。
对于学校办学者来说,面对不断增长的入学需求,要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就必须及时补充教师缺口。然而,由于我们现有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比较僵化,及时补充教师对学校及其管理者来说是一件难事。要把难事变成易事,客观上需要给教师编制松绑。
撇开入学需求不说,从义务教育班额标准化角度来看,有些小学校的班额超过了规定标准45人,有些初中的班额超过了规定的50人,客观上需要增加同年级班级。但教师的不足,导致难以增加同年级班级,教师工作负担加重。就拿笔者所在的学校说,初三年级共有10个班,班额接近60人。语数外三科教师,每人要教两个班级,超标准的班级规模无疑缩小了师生比,直接增加了教师上课、批改作业等工作的负担。
有些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增加了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课程,却遇到了教师不足的难题。譬如,有的学校开设了书法课,无法调入书法教师,只能安排语文老师兼任。
一些学校缺乏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等学科教师,还缺乏中青年骨干专任教师。有些学校的教师外出培训,又缺乏代课教师,只能让课时已满的教师代课。
以上现实说明,办学者在用人上确实遇到了教师编制问题,也说明,现行的教师编制制度和标准不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办学者对教师资源的需求。一些城市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核定一成不变,持续多年,客观阻碍了教师的流动;附加编制缺乏灵活,难以适应办学者所需要的调节功能,客观上也阻碍了教师的流动;一些地方还存在在编不在岗人员挤占编制的问题,这也妨碍了教师的流动。
2014年11月13日,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这个通知本身是为了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的有关要求。通知下发后我们却发现,虽然统一编制标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但是,做好动态调整与统筹使用工作的难度依然较大,编制管理仍然缺乏适应办学实际需求的灵活性。
诚如报道中一些校长指出的那样,现在国家在教师编制等方面规定得较死,一些地区的公办教师编制不够,但有些地区的编制还有富余,如果教师编制能够灵活一些,能够人性化一些,能够无障碍地让同地区学校的富余教师及时流动到教师不足的学校,那么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均衡不就更容易实现了吗?看来,只有给教师编制松绑,教师资源的使用才能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