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我国20万左右的医学毕业生中,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的有12万左右,最终能拿到执业资格的只有约6万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现在培养的医学生数额有问题,不如说质量有问题。(3月20日 搜狐网)
仅从数字来看,近年来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并没有影响到毕业生就业。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医师队伍人数比2015年增加近83万人,增长27.2%。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数量达143.7万人,比2015年增加33.5万人,增长30.4%。在医师队伍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57.4%,比2015年增长8个百分点。
当前,部分本科院校不顾实际情况拼命增设医学院,医学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满足的仅仅是数量“供给平衡”,而不是质量“供需于求”。
高等院校增设医学类专业,其出发点是做大做强、提高自身地位,但却陷入了“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怪圈,受制于“五唯”的惯性和顽瘴痼疾。医学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有社会需要的客观原因,但更多是出于利益驱使的现实需要。
医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摆脱不了教育规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王辰委员提出,当前一些院校为了提高地位不顾实际设立医学院,扩大招生规模,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难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一些专业经常处于降分录取状态,致使其从根本上就出现了偏差,情况让人担忧。
揆诸现实,一些没有受到大中城市辐射和带动的县域,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出现“招医难”,只能在招聘中降低门槛。城区尚能以本科学历为起点,乡镇只能以大专为起点,有的乡镇招聘只能采用委托培养大专生的方式。从数字上看是“招满了人”,但没有招到“想要的人”。这将直接影响地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久而久之,会加大区域间的差距。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全局。教育要落实这一根本要求,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医学教育在满足“高数量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高质量需要”。从需求供给的平衡来看,“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质比扩容更重要。